ID: 23568736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3696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科,第三,整体,运动和力,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四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运动和力》 单元主题 动力工程师:探索力与运动的奥秘 课时安排 9课时 一、单元主题 “动力工程师:探索力与运动的奥秘” 围绕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不同力的特性(重力、反冲力、弹力、摩擦力)及能量转换,引导学生通过工程实践(设计制作小车)深化对“运动与相互作用”核心概念的理解。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动力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动力工程师”,接受任务:为校园科技节设计一辆能完成特定任务的小车(如载重行驶、精准停车)。通过8课时的探究活动,逐步破解“力与运动”的科学密码,最终在“校园科技博览会”展示小车作品。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学习内容 3.1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2 常见的力及其作用效果; 3.3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段目标 (3-4年级) ①描述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②设计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③制作简单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气球驱动小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弹簧测力计》《运动与摩擦力》《运动的小车》《设计制作小车(一)》《设计制作小车(二)》共8课内容。 《让小车运动起来》核心内容为探究力如何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启动/停止/变速)。并通过垫圈重力拉动小车,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建立“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的因果关系。 《用气球驱动小车》核心内容为认识反冲力(气球喷气产生反向推力)。尝试气球大小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实验,理解反冲力的方向与大小。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核心内容为探究弹力(橡皮筋形变产生的恢复力)。通过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实验,验证“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测力计》核心内容为学习力的测量工具及单位(牛顿,N)。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拉力,理解力的大小量化。 《运动与摩擦力》核心内容为摩擦力对运动的阻碍作用及影响因素(接触面粗糙度、压力大小)。并尝试通过对比实验(不同表面拉动木块),分析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运动的小车》核心内容为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能量大小与速度和质量相关。并通过斜坡高度影响小车撞击距离的实验,建立“速度越快,能量越大”的概念。 《设计制作小车(一)》核心内容为工程设计流程(明确问题→制订方案→绘制设计图)。根据任务要求(行驶距离、载重等),设计小车结构并选择动力(弹力/反冲力)。 《设计制作小车(二)》核心内容为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原型。并尝试调试小车性能(如减少摩擦、优化动力),实践“测试→问题→改进”的工程思维。 本单元以“力与运动”为核心,构建“概念认知→工具应用→规律探究→工程实践”的递进链条: 1.基础认知(第1-3课):通过三种力(重力、反冲力、弹力)驱动小车,建立“力改变运动状态”的概念。 2.量化分析(第4-6课):引入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探究摩擦力与能量的定量关系,深化力的作用效果。 3.工程整合(第7-8课):综合前6课知识,完成“设计→制作→优化”的工程闭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紧扣新课标“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核心概念,通过阶梯式探究活动,实现从现象观察(力作用)到本质理解(能量转换),最终落脚于工程应用(技术物化)。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理解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区分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特性;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思维 通过数据归纳力的作用规律(如“拉力越大,小车越快”); 用流程图分析工程问题。 探究实践 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如摩擦力实验); 使用弹簧测力计; 制作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