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68916

3.1《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5-10-08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41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人教,六年级,下册,数学
  • cover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例3。 教材分析:教材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拓宽学生的探索时间,加强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以及在操作中对问题的思考。然后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互相交流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及表面积公式。 学情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圆柱的表面是由两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就是计算两个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新知识,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经历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公式的发现过程,体验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的方法。 3.能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难点:推导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老师带来一个袋子,袋中装有一些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你能从中摸出圆柱吗? 生上台摸一摸,并说一说理由。 师生共同复习圆柱的特征。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2、、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学习新课之前引导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探究新知 1.探究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学习例3。 师:对于表面积同学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交流反馈: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即一个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 师:为了美观,现在需要将这个圆柱涂上颜色,需要涂哪些面呢? 生动手涂一涂,涂完后集体交流。 师:圆柱展开后有几部分,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生:圆柱展开后由三部分组成,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师生归纳总结:圆柱的表面积=一个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圆柱的侧面积该如何计算呢?(小组合作,剪一剪、想一想、算一算) 师巡视指导,完成后交流汇报: 师:你是怎样剪的?展开后是什么形状?它与圆柱的侧面有怎样的关系? 预设1: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S长方形=ab S侧=Ch) 预设2:圆柱侧面斜着剪开后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圆柱的高。(S平行四边形=ah S侧=Ch) 预设3:圆柱侧面斜着剪开后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也等于圆柱的高。(S正方形=a2 S侧=Ch) 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师:圆柱的侧面剪开还有其他不同的形状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引导学生说出不规则图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计算方法。 师生归纳总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求圆柱的表面积,那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生独立完成表格,集体交流汇报。) 三、课堂总结 师: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转化 底面周长×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21世纪教育网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