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2441

1.2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9次 大小:582809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口迁移,高中,地理,人教,2019,必修
  • cover
(课件网) 人口迁移 Movement of population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打卡闽宁镇 领悟山海情 自主学习 1.根据人口迁移的定义,宁夏移民是否属于人口迁移?并说出理由(人口迁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空间位移 ②居住地变更 ③时间限度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活动:判断人口迁移 (1)小明为了更好的接受教育,转了户籍去省会上学。 (2)暑假的时候小静和同班同学去西北玩了15天。 (3)小吴大学毕业后要求去东部沿海省份求职就业 (4)科学家去南极进行科学考察,为期半年。 自主学习 2. 根据人口迁移的空间范围,宁夏移民属于人口迁移的哪种类型?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自主学习 3.结合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山海情》故事发生在我国人口迁移的哪个阶段?并归纳我国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阅读课本P8中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思考: 闽宁镇 改革开放后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一)国内人口迁移 1949年以来,我国的国内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 1.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3.方向:从东部沿海省区向东北和西北边疆地区,4.目的:开发边疆、支援边疆建设。 改革开放后 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 农村向城镇、内陆向沿海 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一)国内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的分类 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 历史上 建国初至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闯关东、走西口、 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自然灾害、战乱 频繁、规模大 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 政策 有组织有计划 规模小 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经济、政策 自发 国内人口迁移(列表总结)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材料一: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贫瘠,山高坡陡,年均气温不足5℃,无霜期只有100天,年平均降水量300mm,蒸发量超过2000mm。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4)简述西海固群众移民的原因 ①地处黄土高原,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 ②年均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③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④地形闭塞,交通不便。 闽宁镇 闽宁镇 合作探究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闽宁镇位于银川南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是著名的引黄灌溉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年均气温在9.2℃左右,无霜期可达165天,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5)你认为闽宁镇能够成为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什么? ①地处沿河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充足; ②离黄河较近,灌溉水源充足; ③周边有国营农场,提供就业机会; ④国家政策的扶持建立相应基础设施; ⑤离省会城市银川较近,有较大的消费市场,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闽宁镇 合作探究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推力 拉力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以人文因素为主)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 水源 土壤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文化因素 适宜的气候条件 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 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农业条件 矿产丰富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导致生存环境恶化 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 政治变革、政策的变化或战争 更好的教育机会或婚姻家庭 宗教信仰 (1)西海固地区不适宜人类生活的主要原因。 合作探究 材料三:西海固地区吊庄移民之后,原州区政府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