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1.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到 。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利用蜡烛和烧杯(或选择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你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 1.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的“罪状”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B.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 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 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 3.燃烧时把煤块粉碎的目的是 ( ) A.减少氧气消耗量 B.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降低煤的着火点 D.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2024辽宁中考)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5.(数字化实验)某课题组通过数字化实验对白磷燃烧的温度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将5 g白磷加入试管中并将试管置于60 ℃热水中,t3 s时,推注过氧化氢(H2O2)溶液,实验装置及数据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1 s时白磷开始燃烧 B.t4 s时温度大于t2 s说明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C.t3~t4 s对应温度升高说明过氧化氢分解放热 D.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和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 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6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③中也不会燃烧 D.比较②③现象即可得知物质燃烧的所有条件 7.如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图1 图2 图3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 (已知P2O5+3H2O2H3PO4)。 (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8.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省去)开展有关探究燃烧实验。 图1 图2 甲 乙 图3 (1)图1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图2是探究燃烧的其他条件。 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 步骤二: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 【分析】①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②步骤三中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红磷燃烧的现象能说明 。 ③某种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当把干粉灭火剂喷射到燃烧区,即能灭火。已知: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结合燃烧的条件解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