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4634

教科版(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能量》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03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2756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教科,第四,整体,能量,上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教科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4单元《能量》 单元主题 能量探秘———解锁转换的密码 课时安排 8课时 一、单元主题 “能量探秘———解锁转换的密码” 围绕能量的形式、转换规律及守恒定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与工程实践,理解能量在自然与生活中的核心作用。 二、单元大情景 “校园能源工程师挑战赛” 学生化身“能量工程师”,通过四项任务探索能量奥秘: 1.任务一:能量形式侦察兵(识别生活中的能量形式) 2.任务二:电磁密码破译组(探究电与磁的转换规律) 3.任务三:动力系统设计师(设计电动机模型) 4.任务四:能源溯源科考队(追溯能量源头与守恒) 最终目标:举办“校园能量科技博览会”,展示能量转换模型与研究报告。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动能、电能、磁能等形式; ②设计实验验证能量转换(如电能→磁能); ③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体现。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各种形式的能量》《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电和磁》《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神奇的小电动机》《能量从哪里来》共7课。 《各种形式的能量》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如电灯发光、汽车行驶),引导学生识别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能量形式。并分析“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通过小球撞击实验验证动能的存在,建立能量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联。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聚焦家庭能源使用调查,分析电能、燃气能等常见能源的经济成本与环境代价。制作家庭能源消耗统计表,对比不同电器功率与使用时长,提出节能方案(如改用LED灯)。 《电和磁》探究电与磁的关联:通过奥斯特实验(导线通电使指南针偏转),验证“电能生磁”。并尝试设计电路验证电流方向与磁极方向的关系,理解电流的磁效应是电磁转换的基础。 《电能和磁能》深化电能与磁能的相互转化:制作简易电磁铁(铁钉缠绕线圈),探究“通电生磁,断电消磁”现象。测试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的关系,引入“电能→磁能”的转换概念。 《电磁铁》主要内容为通过控制变量实验,验证磁力强弱与线圈匝数、电流强度的正比关系优化电磁铁性能。并设计设计电磁起重机模型,分析工程应用(如废铁分拣)中的能量转换效率。 《神奇的小电动机》旨在拆解电动机结构,揭示工作原理:电能→磁能→动能。并观察转子与定子的相互作用,理解换向器改变电流方向的作用,建立“电动机是电能转换器”的模型。 《能量从哪里来》分析太阳能通过食物链、水力发电等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归纳能量守恒定律。绘制“太阳能→植物化学能→动物动能”的能量传递链,解释“永动机不可能实现”的科学本质。 三、课程逻辑关系与框架 本单元以“认知→探究→应用→溯源”为主线,形成阶梯式知识链: 1.基础认知(第1-2课): (1)建立能量形式的概念框架,关联生活实际(《各种形式的能量》)。 (2)通过家庭调查深化能源意识,为后续探究提供现实背景(《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 2.核心探究(第3-6课): (1)揭示电与磁的内在联系(《电和磁》),为电磁转换奠基。 (2)实验验证电能与磁能的双向转化(《电能和磁能》《电磁铁》),突出工程设计思维。 (3)解构电动机,完成“电能→动能”的实践应用(《神奇的小电动机》)。 3.本质溯源(第7课): 整合全单元知识,追溯能量源头并升华至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从哪里来》),形成闭环认知。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区分能量形式; 解释电磁转换原理; 3.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科学思维 通过对比实验归纳能量转换规律; 2. 用模型解释电动机工作原理 探究实践 设计电磁铁磁力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