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2025年秋统编九上语文情境课堂教学课件 14 诗词三首 第三单元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壹 学习目标 叁 整体感知 陆 课堂小结 柒 积累拓展 贰 知识必备 肆 细读感悟 伍 思考探究 目 录 本课件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参考、融入教材课后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今天,让我们走近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这首词中的明月又有着怎样的内涵。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明月的诗句吗? 这些诗句中的明月,分别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1.了解词作在形式上的特点。 2.知人论世,把握作者的情感。 3.体会作品的意蕴及在语言组织、意象组合、语意承转等方面的特点。 重点 难点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等。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称文坛“三苏”。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词 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由五言、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一般都分为两段(上下片或上下阕)。词牌是词调的名称,它与词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 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词人:李煜、晏殊、秦观、李清照、柳永等。 划分朗读节奏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jiān què ɡé qǐ chán 注意听朗读时的字音、重音、停连、感情及气势。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通过序言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宫殿。 回到天上去。 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词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 哪里比得上。 何时有这皎洁的明月?我端起酒杯,向苍天询问。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该是何年何月。我想离开尘世,乘一缕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砌成的楼宇,寒气袭人。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 上阕 1.朗读上阕,说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词人怎样的心理? 望月饮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