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77213

3古诗三首(第1课时)同步课件+ 教案 +练习+ 音频

日期:2025-11-1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187378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古诗,三首,1课时,同步,课件,教案
    (课件网)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本课选编了三首古诗词,分别是《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三首诗词都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寄情,是引领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的诗词佳作。 宿建德江 孟浩然 唐 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 宿 建 德 江 [唐]孟浩然 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 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 zhǔ 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渚 德 初读诗歌 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诗题意思、大致内容等。 整体感知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住 默读诗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 宿 移舟 划船 泊 停靠 渚 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日暮 黄昏时分 客 愁新 诗人 新的愁绪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 空旷的原野 江清 清清的江水 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齐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谁能读出诗中的意境? 想象画面 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 借景抒情 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似乎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 直抒胸臆 配乐朗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 参考诗意,背诵原诗。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宋 词牌 题目   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 写作背景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chán xiàn 出现。 què 初读诗歌   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   左窄右宽,收左让右,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 书写指导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的意思。 乡村夏夜 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