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3723

专题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7484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专题,连续性,文本,阅读
  • cover
(课件网) 第四部分 / 专题1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 5年中考 真 题 导 向 考点突破 子 母 题 讲 练 一、[文化发展·2024北京]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给使用汉字写作带来了便利,却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这 是因为计算机输入只要求辨识、选用汉字,而汉字书写还要求笔画正确、结构完整。近年 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汉字书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 重要方面。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材料二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被称为“几乎有了”:很多人想问题或写字的时候,问题的答案、 要书写的字形出现在自己的头脑里,一闪而过,但又没有抓住。有时候,人们拿起笔写字, 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地写出来。 这种现象在汉字书写中更为明显。_____。汉字系统中,很多形声字的字形相近,如 “朱”字与不同的偏旁组合,可以组合成“株”“珠”“铢”等。有些指事字仅是个别笔画的位置 不同,如“本”“末”,都是在“木”字的基础上添加一笔,添加的位置不同,意思也就不同。 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 材料三 人类的记忆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准确识记、正确书写汉字,需要 将对汉字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根据研究,初次学习之后,间隔性地重复学习有助 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间隔和记忆保持数量的关系 时间间隔(小时) 记忆保持数量(%) 遗忘数量(%) 0.33 58.2 41.8 1 44.2 55.8 8.8 35.8 64.2 24 33.7 66.3 24×2 27.8 72.2 24×6 25.4 74.6 24×31 21.1 78.9 根据记忆保持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的时间间隔,能够提高汉字识记、书写的准确度。 多写、多看都是复习汉字的有效方法。但研究表明:手写汉字比注视汉字更有利于准确识 记汉字;在汉字识记方面,手写笔记的学生往往比用键盘打字的学生更具优势。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B A.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对汉字书写提出了挑战。 B.“几乎有了”的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容易被区分。 C.表1显示,距初次学习后的时间间隔短,记忆保持数量多。 D.相较于注视汉字或使用键盘打字,手写汉字更有利于识记。 解析:B项中的“几乎有了”出现在材料二的第一句话,是心理学上的一种现象。材料中用 它是来解释人们在汉字书写中虽然对某个字或词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无法正确写出 来的情况。因为形声字的字形相近、意思不同,所以会产生“几乎有了”的现象,可推断这 是由于形声字不容易被区分造成的。B项与原文表述相反,认为这种现象表明字形相近的 形声字容易被区分。因此,B项有误。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 ) C A.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B.这是因为汉字的笔画简单 C.这与汉字特点有一定的关联 D.这可以规避汉字书写的问题 解析:材料二横线处所要填写的内容在文段中间位置。上文说的是“几乎有了”的现象在汉 字书写中更为明显。而下文是就汉字系统中的形声字的字形相近现象举例说明。最后得出 结论“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几乎有了’的现象”。因此,所填内容 要强调这种现象与汉字特点之间的关系,只有C选项符合。其他三个选项内容均不能起到 连接上下文的作用,故排除。 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全民汉字书写的准确性,可以从①_____ _____、②_____、③_____三方面下功夫。 (3分) (示例)指导学生写好汉字 把握汉字的结构特点 遵循记忆规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