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3998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学历案(表格式,无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5次 大小:252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答案,格式,学历,富贵不能淫,编版,三章
  • cover
《富贵不能淫》学历案 课时课题 《富贵不能淫》 课时 一课时 班级 姓名 课型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2.揣摩类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理解大丈夫的精神内涵。 (一)课前预习: 任务一:【读准字音】 公孙衍( ) 2、是焉得为大丈夫( ) 丈夫之冠也( ) 4、戒之曰( ) 往之女家( ) 任务二:【读准节奏】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停顿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任务三:【读准释义】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 2、天下熄: 3、丈夫之冠也: 4、 戒之曰: 5、 女家: 6、富贵不能淫: 7、贫贱不能移: 8、威武不能屈: (二)课中学习: 任务一:【字正腔圆读文章,读其意】 捧书端坐,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任务二:【熟读精思,悟其意】 1.还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情,体会人物情感。 景春( )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景春( )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 )曰: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女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2.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3.孟子认为什么才是大丈夫? 结合了解孟子的经历生平了解大丈夫的内涵。 任务三:【课堂检测】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 诚:真正 B.必敬必戒 戒:告诫 C.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 D.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2.翻译句子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项是( ) A、文章讨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对于景春提出观点,孟子进行了有力反驳,有破有立。 B、文中孟子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实质。 C、“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运用反问修辞,肯定了景春的观点。 D、文中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妾妇之道"的例子否定景春的观点。 (三)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从课文中选择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并说出理由。 补充资料: (一) 苏秦用锥子扎腿,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主上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遵的道理?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 他们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 》 (二)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用。适梁,梁惠王不果其言。当是时,秦用商鞅,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天下以攻为伐,而孟轲述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阐仁政与民本之思想。 ———司马迁《史记·孟子列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