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84366

第23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共19张PPT)

日期:2025-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38549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PPT,19张,上册,八年级,语文,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富贵不能淫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疏通文意 2.揣摩类比手法的运用 3.学习、理解大丈夫的精神内涵 学法推荐 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而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 有得尔。 ———宋·朱熹 yǎn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guàn rǔ yín 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运用“留、补、换、改、删”的方法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真正,确实 怎么,哪里 同“汝”,你 动词,到 迷惑,使动用法 改变,使动用法 屈服,使动用法 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行冠礼 准则 遵从 疏通文意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怎么能算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她;女子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住在天下最宽敞的住宅‘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在天下最光明的大路‘义’上。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景春( )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景春( )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 )曰: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 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女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 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原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改句:公孙衍、张仪乃大丈夫。 原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改句:是非大丈夫。 坚定 不屑 崇拜 苏秦用锥子扎腿,自己发狠道:哪有游说主上不能得金玉锦绣,不能取卿相之遵的道理? 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 他们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心理。拐弯抹角投其所好。 ———朱自清《经典常谈〈战国策〉 》 熟读精思·悟其意 妾:会意字。甲骨文为一个女子跪着,头上有把菜刀, 表示已经被刺上奴隶的记号,后多指小老婆。 妇:会意字。一边是女子,一边是扫帚。持帚 打扫是妇女的日常。后多指已婚女子。 类比:借助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 对主体进行描摹的一种文学手法。 景春( )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孟子( )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景春( )曰:“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 )曰: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