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1.电荷 考点一 三种起电方式 1.下列对静电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感应起电和摩擦起电都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 C.人们在晚上脱衣服时由于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有时会看到火花四溅 D.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带正电,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2.如图所示,将带正电荷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金属导体上电荷的移动情况是( ) A.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枕形金属导体中的负电荷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枕形金属导体中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3.(多选)如图所示,将带有负电荷的绝缘棒移近两个不带电的相同导体球甲、乙,两个导体球开始时互相接触且对地绝缘,下述几种方法能使两球都带电的是( ) A.先用绝缘工具把两球分开,再移走棒 B.先移走棒,再用绝缘工具把两球分开 C.先将棒接触一下其中的一个球,再用绝缘工具把两球分开 D.先使乙球瞬时接地,再移去棒 考点二 元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 4.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就是电子 B.元电荷就是质子 C.物体所带电荷量不一定就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D.元电荷就是表示跟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 5.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正电荷的转移引起的,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6.如图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绝缘柄的金属小球,A球所带电荷量为-3.2×10-9 C,B球不带电。现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 ) A.B球将得到1×1010个电子 B.B球将失去1×1010个电子 C.B球将得到2×1020个电子 D.B球将失去2×1010个电子 考点三 验电器的原理与使用 7.一个带电棒接触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时,金属箔片先闭合而后张开,这说明棒上带的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正、负电荷都有可能 D.不带电 8.某验电器的结构图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张开,金属箔必带正电荷 B.金属箔张开,说明金属球与金属箔带等量异种电荷 C.金属箔的带电荷量可以为3.0×10-18 C D.金属箔的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张开的角度越大 9.如图所示,一个不带电的绝缘导体P正向带负电的小球Q靠近(不接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P两端带等量同种电荷 B.A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 C.B端的感应电荷电性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性相同 D.导体P两端的感应电荷越来越少 10.如图所示,在绝缘支架上的导体A和导体B按图中方式接触放置,原先A、B都不带电,且开关K1、K2均断开,现在将一个带正电的小球C放置在A左侧,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只闭合K1,则A左端不带电,B右端带负电 B.只闭合K2,接着移走带电小球C,最后将A、B分开,A带负电 C.K1、K2均闭合时,A、B两端均不带电 D.K1、K2均闭合时,A左端带负电,B右端不带电 11.如图所示,左边是一个原先不带电的导体,右边C是后来靠近的带正电的导体球。若用绝缘工具沿图示某条虚线将导体切开,分为A、B两部分,设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分别为QA、Q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若沿虚线c切开,A带负电,B带正电,且QA>QB B.只有沿虚线b切开,才有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C.若沿虚线a切开,A带正电,B带负电,且QA<QB D.沿任意一条虚线切开,都有A带正电,B带负电,而QA的值与所切的位置有关 12.如图所示,A、B、C、D是四个安装在绝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