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1848

1.4.跨学科实践:风 分层练习(含答案)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3141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4.,九年级,2024,教科,物理,学年
  • cover
4 跨学科实践:风 知识点一 观察风的方向 1.请在“空气对流运动”模型(如图)中,用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方向。   知识点二 风的形成 2.根据图中的文字说明和示意图,完成下列填空。 (1)白天形成的从海洋吹向陆地的风称为   (填“海陆”或“陆海”)风。 (2)夜间形成的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   风。 (3)海陆风现象的物理本质是因海洋与陆地的   (填“比热容”或“密度”)差异导致的热力环流。 知识点三 热岛效应 3.城市中气温往往高于郊区,人们常把城市比喻成“热岛”,在城市中同一时刻测得各地的气温如下表所示,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城郊水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为降低市中心气温请你提两条合理建议:①   ;②   。 地点 市中心 公园 居民区 城郊水田区 温度/℃ 38 35 36 34 4.某城市规划部门计划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种植大面积树林,利用比热容特性缓解热岛效应并调节局部风向。已知树木的比热容约为0.8×103 J/(kg·℃),混凝土的比热容约为0.2×103/(kg·℃),请说明树林在白天和夜晚如何影响局部气温与风向。 白天:   。 夜晚:   。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区域的温度显著高于周围乡村区域的现象。这个效应主要由人类活动和城市化进程引起,特别是在大城市中尤为明显。以下是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 ①建筑材料:城市中大量使用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沥青)具有较小的比热容和较低的热导率,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太阳能热量。 ②人类活动:车辆、工业设施、空调设备等人类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增加城市区域的温度。 ③植被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和植被被大量替代为建筑物和道路,减少了蒸腾作用和遮阳效果,进而提高了地表温度。热岛效应还会产生如图所示的空气流动状态。 (1)郊区或者农村有着大量的植被覆盖并有较多的水域面积,当太阳照射时由于有大量液态水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吸收大量的热,从而避免温度升得太快。这种降低温度的方式与   (填“发烧时额头涂酒精”或“夏天饮料中加冰块”)相同。 (2)由图可知正午的时候靠近地面的风是从   (填“郊区吹向中心区”或“中心区吹向郊区”)。 (3)为了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参考答案 1. 【答案】 如答图所示。 答图 2.(1)海陆 (2)陆海 (3)比热容 3. 水的比热容大 植树绿化 建人工湖 4. 树林吸热多→温度升幅小→与混凝土区形成温差→风从树林(低温高压)吹向混凝土区(高温低压) 树林释放热量慢→温度降幅小→与混凝土区形成温差→风从混凝土区(低温高压)吹向树林(高温低压) 5.(1)汽化 发烧时额头涂酒精 (2)郊区吹向中心区 (3)多建人工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