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家都听过许多故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故事呢?今天我们继续走进鲁迅先生,看他笔下好的故事究竟是什么故事。 好的故事 此文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较艰苦。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作者同广大人民一样,期望美好的未来尽快来到,故作此文寄以希望。 时代背景 【鲁迅】(1881—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走近作者 【代表作】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上下结构 生字归类 左右结构 凝 澄 综 瞬 藻 漾 萍 焰 掷 削 陡 骤 搁 削 多音字 削苹果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xuē xiāo 识字方法 比较识字:焰—掐 雅—鸦 加一加: 澡+艹=藻 纟+宗=综 漾 yànɡ 不要写成“水” 易写错 词语解释 幽雅:幽静雅致。 萍藻:浮萍,属水面浮生植物。 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样的?作者用了哪三个词语来形容它? 整体感知 美丽、幽雅、有趣 第一层( ):交代环境,引起下文。 第二层( ):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层( ):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层( ):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 下故事。 说说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几层意思? 1、2 3 4~10 11~12 总———分———总 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照应开头 昏暗 朦胧、清楚 昏暗 凝( ) 掷( ) 锦( ) 疑( ) 郑( ) 绵( ) 凝结 疑问 投掷 郑重 课堂演练 一、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锦绣 绵延 二、你对鲁迅先生的梦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美好 恬静 …… 读一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思考: 1.作者眼前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2.昏暗的灯,昏沉的夜象征什么呢? 年味还没消散,作者却陷入了迷茫之中。 这一段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昏暗 昏沉 这里“昏暗的灯”和“昏沉的夜”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 一九二五年,一个动荡的年代,军阀混战,社会一片黑暗,仿佛“昏沉的夜”,即使有油灯,石油却已经不多,灯火便“渐渐地缩小了”,以致于鲁迅看书看得眼睛发痛了。他不得不“闭了眼睛”,掩卷思索…… 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既说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暗示了社会现实的黑暗。 找出第二段中描写动作的词?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闭、仰、靠、捏、搁 说明“我”非常的累。 自由读第3-10自然段 ,理解、品味、欣赏: 好的故事是什么样子的?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好的故事”指的是梦境,这梦境是美丽,优雅,有趣的。 蒙胧中看见好的故事,这里指的是梦中看见。 修辞?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