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肆 Lorem Ipsum Dolor Sit Er Elit Lamet, Consectetaur 输入你的标题内容 姓名 曾用名 朱重八 性别 男 民族 汉 出生地 安徽凤阳 生卒年 1328—1398 文化程度 半文盲 家庭出身 三代贫农 墓址 南京明孝陵 职业 皇帝 猜猜他是谁? 朱元璋 成长经历:牧童→和尚、乞丐→红巾军左副元帅→明朝开国皇帝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 一、明朝的建立 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 红巾军起义 福通乃预埋一石人,镌其背曰:“休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开河者掘得之,转相告语,人心益摇。———《新元史》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应天 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攻占大都,元朝灭亡 一、明朝的建立 明朝疆域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为了加强统治,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经济/文化) 奴儿干都司 “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 ———朱元璋 明太祖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朝臣权力过大 地方分权 强化皇权 元朝灭亡 的原因 二、强化皇权 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 二、强化皇权———中央 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六部……分理天下事务……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太祖《皇明祖训》 据材料,说出明太祖在中央加强皇权的具体措施? 1.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中书省)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后) 明代政府构架(改制前) P68材料研读: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胡惟庸任相期间)“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藏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洪武十七年九月,给事中张文辅言自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割,凡一千六百六十,计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春明梦余录》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利: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形成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 弊: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容易出现君主独裁专制或宦官专权。皇帝政务繁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二、强化皇权———中央 材料 “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大都督府 左军都督府 右军都督府 前军都督府 后军都督府 中军都督府 军事: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作用: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二、强化皇权———军事 1.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散权力;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按察使司 布政使司 都指挥使司 司法 民政 军务 明初藩王分封图 地方 二、强化皇权———地方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废丞相和中书省,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使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 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二、强化皇权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的? 二、强化皇权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材料一: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