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596753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5-09-18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9623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政治,哲学,必修,统编,高中,价值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教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二)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标准旨在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人生价值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切实体现在人们对社会的奉献之中。学生需要明确实现人生价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诸多内外部条件的支撑。通过对这些条件和途径的探究,学生能够领悟生活的真正意义,摒弃错误的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以奉献社会为导向的人生目标,从而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主动创造和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六课的第三框,是在学生学习了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人生价值。教材从弘扬劳动精神、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在砥砺自我中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和方法,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价值观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章节,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人生价值的实现充满好奇和困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不同人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追求,对人生价值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理性的理解。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探究精神,渴望在学习中获得对自身发展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知识。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有限,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多元的价值观冲击,他们在如何正确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往往感到迷茫,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深刻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和奉献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个人价值实现的一致性,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主动担当作为,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之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 (二)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科学分析人生价值创造和实现的条件与途径的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劳动与价值、砥砺自我与实现目标之间的关系,克服片面、主观的认知方式,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理性、客观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三)公共参与 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参与志愿服务、社区建设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体验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理解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对于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明确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具备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价值观为指引。这些主观条件是学生在实现人生价值过程中能够自我掌控和努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二)教学难点 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正确理解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是难点所在。学生往往容易片面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忽视社会对个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