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1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第1课时) 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2.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建立内力和外力辩证统一、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4.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基础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情境导入 今年暑假,王同学前往新疆塔里木盆地进行沙漠研学之旅,在这他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风蚀蘑菇、戈壁、沙丘,研学导师告诉他新疆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如今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究竟是什么力量导致的呢? 1.内力作用 contents 目录 2.外力作用 PART1 内 力 作 用 内力作用概况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 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在自然界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如火山喷发和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 内力作用速度 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基拉韦厄火山位于北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上 基拉韦厄火山时常喷发,涌出的大量岩浆使岛屿面积不断扩大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但是,也只有5厘米 尽管抬升速度缓慢;但是,经过4000万年的抬升,喜马拉雅山终于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岩层受到挤压 岩层被拉伸 1.地壳运动 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挤压 张裂 垂直运动 青藏高原 东非大裂谷———维多利亚瀑布 巨大的褶皱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绵长的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红海等 喜马拉雅山脉 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抬升 沉降 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如:华山陡崖、庐山、泰山、台湾海峡、青藏高原、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等 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两者共同塑造地表形态 陡峻的华山 台湾海峡 2.岩浆活动 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 岩浆也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1963年11月14日,一艘渔船正在冰岛南部附近海域作业,船上的厨师看到海上升起一股黑烟,以为有船只遇险,船长立即命令前去救援。 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新生的岛屿,正在从海面上冒了出来。 板块构造学说 3.变质作用 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思考:塔里木盆地的海陆变迁? 内力作用或和缓或剧烈,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科学家通过这些痕迹,推测地表形态变化的过程。课本中三段描述从不同的视角记录了这些痕迹。 【思考题】 1. 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2. 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3. 比较这些现象形成的时间长短。 由此谈谈你对地表形态变化“很快”和“极其缓慢”的认识。 教材活动 问题1:以上描述的现象分别是哪种内力作用造成的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问题2:推测a、b现象发生的过程。 b现象发生的过程: 大理石柱建成时肯定位于陆地上;18世纪,神庙遗址重见天日,人们发现大理石柱3.6米至6.3米高处有海生贝壳动物蛀蚀的痕迹,说明大理石柱所在的地方地壳先下降导致石柱被海水浸泡,然后又上升。 a现象发生的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