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基 本 信 息 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单元名称 第3单元《化石的奥秘》 单元主题 化石侦探社———解密地球历史的密码 课时安排 3课时 一、单元主题 "化石侦探社———解密地球历史的密码" 围绕化石的形成、信息解读与科学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实证探究理解化石作为"地球史书"的价值,培养科学实证思维与历史责任感。 二、单元大情景 "古生物研究所实习计划" 学生化身"化石研究员",完成三项核心任务: 1.任务一:恐龙档案组(《消失的恐龙》)———复原恐龙化石,建立物种档案; 2.任务二:化石解密组(《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分析化石形成机制与生物演化证据; 3.任务三:证据分析师(《用化石作证据》)———用化石论证大陆漂移等科学理论。 最终成果:制作《地球历史密码档案》,举办"化石科学博览会"。 三、课程标准分析 核心概念 9.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 9.5 地球的历史(化石记录与地质年代) 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化石形成过程; ②用化石证据解释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③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化石信息提取方法 四、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消失的恐龙》、《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和《用化石作证据》这三课内容。 第8课《消失的恐龙》通过恐龙化石的发现历程(如1677年英国牧师发现“巨人遗骨”、1823年巨齿龙研究),引导学生理解化石是复原古生物的唯一依据。探究古生物学家发掘、清理、复原化石的完整流程(刷除沙土→包装保护→实验室清理→骨架还原)。并观察恐龙模型与化石的对应关系(如三角龙、霸王龙),绘制恐龙特征与化石形态对比图。通过恐龙足迹化石推断运动方式(二足/四足行走)。 第9课《化石告诉我们什么》旨在定义化石类型(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如脚印、羽毛),解析化石形成过程(生物遗体沉积→矿物化→地壳运动暴露)。通过案例(如马进化序列、蟑螂活化石)说明化石揭示的生物演化规律。并尝试对比食草/食肉恐龙头骨化石特征(平齐齿vs锋利齿),分析生物适应性。解读化石信息表(如恐龙蛋化石揭示繁殖方式)。 第10课《用化石作证据》以三大科学假说为例(鸟类起源恐龙、大陆漂移、生物进化论),论证化石的科学价值。分析关键证据(如带羽毛恐龙化石支持鸟类演化;舌羊齿植物化石分布证明大陆漂移)。并尝试撰写短文说明化石如何支持“人猿同祖论”(如古猿化石与人类骨骼相似性)。绘制生命演化史时间轴(前寒武纪→新生代),标注生物大灭绝事件。 三课之间形成“现象→原理→应用”的递进链条: 1.《消失的恐龙》(具象认知):以恐龙为切入点,建立“化石=古生物证据”的直观概念。 2.《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原理探究):揭示化石形成机制与信息解读方法,为科学论证奠基。 3.《用化石作证据》(迁移应用):将化石提升为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培养学生实证思维。 五、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 描述化石形成过程及类型; 2. 解释化石如何记录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 科学思维 1. 通过对比化石特征推断生物亲缘关系; 2. 基于化石证据构建科学解释模型 探究实践 1. 模拟化石发掘与清理流程; 2. 设计实验验证化石形成条件(如沉积速率影响) 态度责任 1. 树立化石保护意识; 2. 感受科学家实证求真的精神 六、学情分析 1.年龄特点:六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但对"地质年代""生物演化"等宏观概念需借助可视化模型理解。 2.认知基础:已知恐龙灭绝等常识,但对化石形成机制、科学价值缺乏系统认知。 3.学习难点:理解化石证据与科学理论的逻辑关联(如大陆漂移说)。 七、活动设置 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 第8课 恐龙档案组 1. 复原恐龙形态特征 2. 理解化石发掘科学流程 ①模拟考古:清理石膏包裹的"化石模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