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化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客观卷I(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是 A. 糯米、糯玉米等有比较黏的口感,是因为含有较多支链淀粉 B.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单体的排列顺序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C. 工业盐酸显亮黄色,是因为水解产生 D. 分子的多聚核苷酸链中,核苷酸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2.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胺的分子式: B. 的球棍模型: C. 分子中键的形成: D. 用轨道表示式表示甲醛中C原子的杂化 3. 磷脂双分子膜是由磷脂分子以“尾部朝里,头朝外”的方式组成双层膜结构,它起到对细胞进行包裹保护以及对物质进行选择性传递的作用。构成该双层膜结构的磷脂分子和磷脂双层膜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磷脂分子的头基是疏水基团,尾基是亲水基团 B. 磷脂分子主要依靠氢键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C. 细胞的磷脂双分子膜体现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特征 D. 磷脂分子溶于水-苯混合溶剂中,分子将分布成单层 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 B. 通入硝酸铜溶液: C. 水杨醛中加入足量溴水: D. 用氨水溶解氯化银沉淀: 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医疗上常用(质量分数)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B. 乙醇汽油含有氧元素 C.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不能饮用 D. 加热条件下,碘遇淀粉可能不会变蓝 6. 下表给出了四种氯化物的熔点和沸点。 物质 熔点 801 712 190 沸点 1465 1412 182.7 76.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几项 (1)在加热时可升华 (2)与白磷都是正四面体型分子,且二者键角相同 (3)在时和在水溶液中都能完全电离,且电离出的微粒完全相同 (4)电解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A. 1项 B. 2项 C. 3项 D. 全部正确 7. 向有机物X中加入合适的试剂(可以加热),检验其官能团。下列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现象 结论 A 金属钠 产生气泡 含羟基或羧基或羟基、羧基 B 银氨溶液 产生银镜 含有醛基 C 碳酸氢钠溶液 产生气泡 含有羧基 D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溶液褪色 含有碳碳双键 A A B. B C. C D. D 8. 化合物W是重要的药物中间体,可由以下反应过程制得。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X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 Z分子不存在手性异构体 C. 反应的实质是加成反应 D. W分子能发生加成、取代、消去、氧化、还原反应 9. 烷基为推电子基团,带正电荷的碳原子上烷基越多,推电子效应越大,使正电荷分散而越稳定。化合物X在酸催化的分子内脱水时,易生成更稳定的(碳正离子)而发生重排,以下是反应历程及产物(烯烃碳碳双键两端烷基越多越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排后所得的最终产物中B比C稳定 B. X的同分异构体中能被氧化为酮的醇有4种 C. 碳正离子稳定性为 D. 二甲基丙醇不能发生酸催化的分子内脱水 10. 乙醛与氢氰酸(,弱酸)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丙腈,历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过程在酸性条件下完成 B. 羟基丙腈可用于制聚乳酸 C. 与加成的反应速率:> D. 因反应物难溶于水,因此需在有机溶剂中发生反应 11.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及解释与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A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里滴加几滴的氨水,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后,再向试管中加入乙醇,并用玻璃棒摩擦试管壁 得到深蓝色晶体 玻璃棒摩擦试管壁可以引入晶核,加速结晶 B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过量银氨溶液加热,出现银镜后过滤,再加入溴水 溴水褪色 存在碳碳双键 C 向阿司匹林溶液中滴入2滴稀硫酸,加热后再向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