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7697

第2章 运动与能量--第4章 光的世界 周末练 (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1412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答案,八年级,2024,教科,物理,学年
  • cover
第2章 运动与能量--第4章 光的世界 [时间:30分钟 范围:第2章至第4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短语中所涉及的现象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镜花水月 C.天狗食月 D.鱼翔浅底 2.如图所示,甲、乙两条光线射至界面并被反射(图中法线未画出)。甲、乙两条光线经界面反射后的反射角分别为(   ) A.90°,30° B.0°,60° C.0°,30° D.90°,60° 3.“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关于水中“月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B.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水中“月亮”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水中“月亮”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F板可绕ON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反射角的是∠β B.入射光线AO远离法线,反射光线OB将靠近法线 C.若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角r为90° D.把纸板F向后折,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仍存在 5.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B.我国古代使用铜镜梳妆打扮,利用了光的反射 C.水中的游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光沿直线传播现象 D.在《尚书》中记载了日食现象,日食的发生是光的折射现象 6.次声和超声在生产、生活中都有很多应用。下列实例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医学上用超声波给病人诊断 B.科考队员用超声波测海底深度 C.科学家利用次声监测地震、海啸 D.科学家用超声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7.对下列语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音调高 8.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在15s末,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B.在0~20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为10m/s C.在0~18s内,甲同学所走的路程为180m D.在7.5s时,甲、乙两同学相距25m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乙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使用    刻度尺测量更精确,被测物体长度为    cm。 10.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它    (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的缘故。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了    。 11.舞蹈室里演员利用平面镜来帮助矫正姿势,假设某演员的身高为1.65m,她离镜面的距离为0.5m,则她在镜中的像高为    m,像与她相距    m;若演员远离镜面一些,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古代的人们发明了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量    的仪器———日晷,它的工作原理是    。 13.甲、乙两辆汽车水平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甲车乘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甲车上的乘客向乙车观望,觉得甲车向后退,则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    ,这是以    作为参照物。 14.某市公安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汽车在市区的街道行驶,不准鸣喇叭;棉纺厂的职工工作时,需要戴防护耳罩。从减小噪声的方法来看,前者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后者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 15.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