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7753

【课堂无忧】第13课《美丽中国我的家》第2课时 壮丽河山在我心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18741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山,视频,教案,教学课件,我心,2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聚焦祖国壮丽河山,以文字描绘与图片呈现结合,展现黄河、草原、台湾日月潭等景观,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山河之美,厚植家国情怀,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感、激发爱国情感的重要内容,衔接学生对祖国自然风貌认知与情感培育,为后续爱国主题学习奠基。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充满好奇,有一定生活见闻,但对祖国河山的整体认知较浅显,多停留在直观感受。其形象思维为主,对图片、故事等形式感兴趣,可借直观素材引导深入;在情感表达上,已有朴素爱国萌芽,需通过体验、交流深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与认同,将情感外化为行动意识。 核心素养分析 (一)政治认同 感受祖国河山壮丽,认同祖国领土完整、山河美好,萌生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初步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感根基。 (二)道德素养 培养欣赏美、热爱自然的道德情,懂得尊重、爱护祖国山河,从情感层面提升道德修养。 (三)法治观念 初步感知祖国山河受法律保护,树立爱护山河、维护国土完整的法治意识雏形。 (四)健全人格 借山河之美滋养心灵,丰富情感体验,培育积极向上、胸怀祖国的健全人格特质。 (五)责任意识 激发守护祖国壮丽河山、爱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愿从点滴行动践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祖国山河(黄河、草原、日月潭等)的美丽与独特,深刻体会祖国河山的壮丽,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转化为日常爱护环境、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意识与实际行动,理解山河之美背后的家国意义 。 教具准备 黄河、草原、日月潭等景观的高清视频、音频(如黄河奔腾的水声、草原风声等)。 制作相关景观的卡片、小道具(如黄河模型简笔画、草原小绿植装饰卡片 )。 祖国山河地图轮廓板,方便贴放景观图片示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大中国》歌曲片段,同时展示祖国山河风景拼接短视频(含黄河、草原、日月潭等画面一闪而过),播放结束后提问:“小朋友们,刚才歌曲里说‘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视频里一闪而过的美丽地方,大家能认出哪些呀,想不想深入看看?” 学生活动 倾听歌曲、观看视频,兴奋抢答认出的景观,表达想深入了解的期待。 设计意图 借熟悉歌曲唤起学生情感共鸣,短视频快速呈现多样山河景观,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自然导入 “壮丽河山在我心” 主题,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启学习。 二、讲授新课 第三模块:壮丽河山在我心 1. 新知讲解 (1)黄河:母亲河的魅力 教师活动:展示黄河航拍图(对应教材图片),播放黄河壶口瀑布奔腾视频及水流声,讲述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河水奔腾像巨龙,流过很多地方,滋养着两岸土地” ,接着拿出黄河流经区域简笔地图卡片,简单示意黄河流程。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视频,倾听讲解,有的模仿黄河水流声音,交流对黄河 “气势大、很长” 的感受,分享知道的黄河边故事(如大禹治水简单传说 )。 设计意图:直观影像与故事结合,让学生感知黄河的壮美与文化意义,从视觉、听觉多感官体验,加深对母亲河的认知与情感联结。 (2)草原:绿色的童话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草原图片,播放草原牧歌音频(如《敕勒歌》吟唱 ),手持草原景观小卡片(有蒙古包、小羊图案装饰 )介绍 “辽阔的草原像绿色大地毯,风吹草动像海浪,这里能骑马、放羊,是牧民的家,也是好多动物的家” ,邀请学生闭眼想象自己在草原奔跑的情景。 学生活动:闭眼感受,随后分享想象画面(如 “我看到自己在草原追着小羊跑,草软软的” ),交流对草原 “大、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