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8060

第6章 第3节 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日期:2025-10-0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2431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遗传,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高中
    第2课时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点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下列现象属于生殖隔离的是(  ) ①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杂交 ③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 2.(2024·广东肇庆高一联考)斑马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2对,驴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31对,斑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兼具斑马和驴的特征,俗称“斑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斑驴体内没有可以联会的同源染色体 B.斑驴的出现说明斑马和驴不存在生殖隔离 C.斑驴不可育是由于种群数量少 D.斑驴的出现说明斑马和驴存在地理隔离 3.(2024·湖南张家界高一月考)生活在某大峡谷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了两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叙述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的进化提供原材料 B.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C.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 D.两岸食物和栖息条件的不同,导致两个种群基因突变的方向不同 4.野生稻具有谷粒细小、芒长、壳硬、脱壳困难、种子的蛋白质含量虽然高但产量很低、种子的休眠期很长且发芽不整齐等“缺点”。由野生稻选择、驯化而来的栽培水稻谷粒变大、芒变短甚至无芒、种子没有休眠期、产量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控制野生稻“缺点”的所有基因构成野生稻种群的基因库 B.经过长期选择、驯化,栽培水稻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C.野生稻的“缺点”是不利于其适应自然环境的不利变异 D.栽培水稻与野生稻的性状差异显著,说明它们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5.下图表示某种植物的进化过程:物种a先是分化为a1、a2、a3三个不同的种群,后又分别进化成为b、c、d三个物种。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1、a2、a3生活在类似的环境中,会发生相同的基因突变 B.b与c存在生殖隔离,但有可能相互杂交产生后代 C.a2与a3能进行自由的基因交流,因此具有相同的基因库 D.b、c、d可以分别形成多个种群,但只能构成3个不同的基因库 6.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被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若经过漫长的进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若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7.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受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B.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C.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8.下图中的A、B、C表示3个自然条件有差异的地区,地区间的黑粗线表示存在一定的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些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3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C.乙、丙两个种群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