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09416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0-1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714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黑龙江省,期末,答案,试题,化学,考试
  • cover
初三年级化学期末测试题 本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Al-27 Fe-56 Mg-24 Zn-65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12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3-15小题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B. 植树造林增大碳吸收 C 合理使用脱硫煤 D. 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2.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具有可燃性 B. 焦炭能用于冶炼金属,体现了碳单质具有氧化性 C.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用于制作电极 D. 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有利于保存更长的时间 3. 化学反应,已知30克A与10克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克D,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60 B. 70 C. 35 D. 30 4. 下列叙述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 验证铁和银的活动性: 置换反应 B. 铝耐腐蚀的原因: 化合反应 C. 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4P + 5O2 2P2O5 氧化反应 D. 过氧化氢制氧气: 分解反应 5.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变黑,应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B.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打开电灯查找漏气点 C. 回收利用废旧电池中铅、汞等,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C.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变为无色 D. 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7. 有关CO2、C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组成 组成元素相同,但CO2比CO多一个氧元素 B 鉴别 可以用溶解性、点燃等方法鉴别这两种气体 C 收集 都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 D 除杂 CO2中混有少量CO,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 A. A B. B C. C D. D 8.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如图所示探究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Fe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B. 通过乙试管的实验可以比较Zn与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若a是Zn,b是溶液,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D. 若a是Fe,b是溶液,则无需甲试管的实验也能实现实验目的 9. 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烧杯,烧杯中都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在一边的烧杯中投入少量锌粒,另一边的烧杯中投入相同质量的镁条,锌粒和镁条都完全溶解后,天平指针将 A. 偏向放有镁条的烧杯一边 B. 不发生偏移 C. 偏向放有锌粒的烧杯一边 D. 无法判断 10. 已知物质R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取一定质量的R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R和氧气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8.0 g B. 所取R质量的最小值为1.6 g C. R可能是酒精() D. 若R为和的混合物,则和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杂质) 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aCO3(CaO) 高温煅烧 B CuO(C) 空气中充分灼烧 C Fe(CuSO4)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Fe(Cu)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12. 某同学绘制了含铜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空气中加热铜能实现转化① B. 转化②可通过CuO与CO在加热下反应实现 C. 通过Cu与AgNO3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D. 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