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伟大转折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对内改革(第8课) 对外开放(第9课) 对内改革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一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框) 复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国家发挥基础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原因 2.目的 材料一: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1958—1983)农村顺口溜 材料二: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材料三:“一些农民过年连一顿饺子都吃不上。”“农民碗里盛的是地瓜面和红萝卜樱子混煮面,霉烂的地瓜面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全家几口人只有一条裤子。” 背景: (1)人民公社化使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影响农业发展;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 承包 责任制 以家庭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包干到户 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情况下,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拥有土地经营权/使用权 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成果好坏及盈亏承担全部或相应的经济责任 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不归农户! 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时 间: (2)地 点: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 我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凤阳花鼓词 穷则思变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核心思想: 小王家承包了10亩地,种了小麦。收获后,他先交一部分给国家,再交一部分给村集体,剩下的粮食全归自己。如果收成好,他就能多赚;如果收成差,他也得自己承担风险。这种制度让小王更努力种地,因为他知道,多干就能多得。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做法/特点: (5)结果: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了“不许分田单干”和“不许包产到户”。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推广: (7)意义: 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