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2990

1.2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课件(共44张PPT)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489625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44张,八年级,2024,教科,PPT,测量
  • cover
(课件网) 第2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科版 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教学引入 1 人们发明各种仪器精确测量 橙色的线哪段长? 凭感觉判断一个物体的长短是不可靠的。 什么是测量呢 教学引入 1 实验探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测量是实验探究的基础。 通过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我们可以了解测量的初步知识,同时也能体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测量:将一个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2020年5月27日,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测得珠峰高度为 8848.86 米。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木工尺   相传,鲁班曾召集天下的木工,要做上千个精密木件,装配一座雕梁画的宫殿。众木匠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的尺子有长有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做的木件很难精确组合。于是,鲁班做了一个精准的木工尺,木匠们以这个木工尺为基准,复制出几乎一模一样的尺子。有了统一的测量标准,宫殿很快就造好了。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米原器   为了更好地进行科学、技术、贸易的交流,1889年,科学家们制造了一个国际通用的长度基准———米原器,作为各国测量1米的基准。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我们称这个公认的基准为一个单位。 国际单位制(SI) 1960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国际单位制(SI),规定了长度、质量、时间等物理量的基本单位。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1.长度的国际单位: 米,符号:m 2.长度的常用单位及符号 成年人指尖到另一只手肩膀的距离约为1m 小资料: 自2019年5月201日起,国际单位制中的“米”采用以下定义:光在真空中于1/299792458秒内行进的距离,为1米。 千米、分米、厘米、毫米、_____、_____ km dm cm mm 微米 纳米 m nm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km m dm cm m nm mm 3.换算关系 103 10 10 10 103 103 10-3km=1m=10dm=102cm=103mm = 106μm = 109nm 常用的科学计数法, 1000记为103, 0.001记为10-3。 例:一个甲型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_____nm 9×10-8×1m=9×10-8×109nm =90nm 单位换算 数字不变 格式:数字×进率(单位) 90 从木工尺到米原器 2 测量长度 3 1.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直尺 卷尺 轮式数显测距仪 较为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 游标卡尺 螺旋测微器 测量长度 3 六会 2.正确使用刻度尺 认 —选— 放— 看— 读 —记 ①会“认” 单位 零刻度线 量程:0~8cm 分度值:1mm 量程:测量工具所测量的范围 分度值: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 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测量长度 3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需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②会“选” 例:测量立定跳远的距离选用下列哪个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量程:0~15cm 分度值:0.1cm 量程:0~5m 分度值:0.5cm 量程:0~15cm 分度值:0.01cm √ 测量长度 3 刻度尺要放正;零刻度线对其被测物体一端; 有刻度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不能倾斜。 ③会“放” √ × × 测量长度 3 读数时,视线应正对被测物体和刻度尺。 ④会“看” √ × × 测量长度 3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会“读” 单位:_____; 分度值:_____; 该物体长度:_____。 cm 1mm 1.85cm或1.85cm 单位:_____; 分度值:_____; 该物体长度:_____。 cm 1cm 3.7cm或3.8cm 估读值:0.05cm或0.06cm 估读值:0.7cm或0.8cm 测量长度 3 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⑤会“记” 单位为: _____; 准确值为:_____; 估读值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