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2995

6.1 质量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203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质量,教案,教科,2024,八年级,上册
  • cover
《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思考组成物体 的物质有多有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初步的感性 认识。关于质量的测量,教材先通过战国时期的天平———木衡和铜环权以及生活 中称量商品的台秤等逐步引出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天平是测量质量 的基本工具,教材详细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仔细观察托盘天平的构造, 明确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习使用天平的方法。最后,由学 生经历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和液体的质量的探究实验,掌握托盘天平的规 范使用方法,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总结规律,逐步培养物 质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过质量的相关知识,例如“空气有质量吗 ”, 对质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小学数学课程中,对“重量 ”的单位克、千克和吨 也有一定的了解。 我们在开展本课教学时,既要充分应用小学科学课程中的“质量 ”基础知识, 也要克服小学数学课程中养成的“重量 ”说法的习惯,规范应用物理概念。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的单位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测量液体的 质量。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日常购物称“重 ”情境,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科学思维】在“ 比较同一物体形状变化、物态变化、空间位置变化,但是 质量不变 ”的探究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的实 验中培养归纳能力。 【科学探究】学会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掌握托盘天平的正 确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天平使用技能的训练,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质量的概念与单位,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难点 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的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的各种称量物体质量的画面。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吸引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提出问题,激 发学习兴趣, 同时引出质量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认识质量 活动 1 :(观看图片)桌子和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铁锅和铁铲 都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 问题:桌子和椅子都是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的,它们所含木头的多少一样 吗?铁锅和铁铲都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它们所含铁的多少一样吗? 物理上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有了质量的概念,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了。比 如,在水果店买水果,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水果,实际上表达的是质量的大 小。 教师强调:注意物理上的“质量 ”含义,与生活中所说的某某产品的“质量 ” 有区别,物理上的“质量 ”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某产品的 “质量 ”常常是指产品品质的优劣。 设计意图:“质量 ”一词在生活中很常见,而且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也不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质量 ”的含义。 活动 2:把一块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质量有没有改变?一块冰在杯子中化 成水,物态发生了变化,质量有没有变化?地球上的物体被航天员带到太空后, 质量有没有变化? 该问题由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 导学生从“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 ”入手,理解质量的定义。 得出结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所处的空间位置无关,质量是 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活动 3 :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