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3《花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花钟》是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引导学生立足一段话的学习,准确判断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并掌握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提高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生已经学过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本单元对学生提出了进一步的学习要求,学生只有理解了一段话的意思,知道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才能准确判断具有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关键语句,从而概括出一段话的大意。《花钟》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中承载了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大意的方法。有了明确的方法,学生才能在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中加以巩固运用,语文要素才能真正落地。 《花钟》一文主要写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时间开放的现象,并探究和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了花朵分时开放的奥秘。这篇课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在第1自然段中写花的开放,语言表达形式极其丰富。同样直接写花开,所用动词多不同。而有的则不是直接写花开,而是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花开写活了。这种多样的表达在学生头脑中很容易形成画面,给他们以美感和想象的空间。课文的插图展现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画面,让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香的感觉,为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设计思路 本设计紧扣单元“观察与发现”的人文主题,锚定“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语文要素,以“探秘花钟”为线索,编织起“感知内容—领悟方法—迁移创造”的学习脉络。 在语文要素的落地中,聚焦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在文本深处寻宝:从初寻关键句的朦胧感知,到借思维导图梳理逻辑的清晰认知,再到将问句转化为精准陈述句的提炼过程,让“概括段落大意”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操作、可迁移的具体方法。 在“观察与发现”主题的浸润上,以花钟的科学奥秘为引,串联起从文本到生活的观察之旅。回顾花朵绽放的时序之美,探究花开背后的自然密码,再到亲手设计专属花钟,每一步都在诉说“观察是发现的眼睛”。补充昙花的生存智慧、虫媒花的共生奥秘,不仅丰满了对文本的理解,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于细微处见真章”的种子,让科学探究的精神与人文观察的意识悄然萌芽。 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探究中激活思维,在合作交流中碰撞火花,在实践创造中展现个性。从文本解读到方法习得,从语言品味到精神滋养,让学习如同花钟上的花朵,循着规律生长,带着发现绽放,最终实现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双重滋养。 教学目标 1.认识“芬、芳”等9个生字,会写“芬、芳”等12个字,会写“争奇斗艳、芬芳”等14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大意。 4.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背诵第1自然段。 2.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大意。 3.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难点 1.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大意。 2.能体会用不同的说法表达鲜花开放的好处,并借鉴课文的表达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1.查阅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 2.多媒体课件。 3.手工画一个钟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强、示”等3个字,会写“展示、昆虫”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关键语句说出第2自然段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