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6092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联读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9-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98328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登 快 阁 黄庭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似乎印象中的古人总是登高必忧,登高必愁。 为何登高必愁呢?见山川浩大,感人生渺小,悲从中来。形成 觉秋风而悲岁暮,闻寒蝉而叹余生,见落日而起乡思的人文心态。那么黄庭坚登阁又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新课导入 1.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3.感受诗人娟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目标 01 作品相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世称黄山谷、黄文节、豫章先生。北宋诗人,书法家。江南西路洪州分宁(今江西九江修水)人。其父黄庶庆历二年(1042)进士,仕不得志,遂刻意于文词,作诗学杜甫,有《伐檀集》传世。黄庭坚从小生长在文学空气浓厚的书香家庭。 黄庭坚自幼聪颖异常,五岁能背诵五经,七岁写过一首《牧童诗》。李常为之惊奇,称他有“一日千里之功。” 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黄庭坚第二次参加省试,以一首《野无遗贤》诗,中了第一名。第二年,再到汴京(今开封)参加礼部考试,中了三甲进士,登上仕途。 元丰三年(1080年),黄庭坚入京改官,被任为吉州太和县(今江西省太和县)知县。为了了解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他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将农民的疾苦,如实上报,减轻农民负担。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其最重要的成就是诗。诗论标榜杜甫,但是强调读书查据,以故为新,“无一字无来处”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艺求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其诗多写个人生活。他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痊鹳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倔,自成风格,为“宋四家”之一。 文 学 成 就 黄庭坚书法艺术 2010年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出4.368亿天价,每字价值超100万元,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迄今为止第二高价格纪录,全文600多字,长达8.24米,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是黄庭坚现存最长的大字行楷。 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常到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译文: 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艰辛,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黄庭坚被任命为吉州太和县知县,这是他入仕以来首次担任地方官,处理公事十分认真负责。他亲见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实行过程中受到扭曲,并不能给人民带来实际好处,甚至有时还加重他们的负担。黄庭坚对这一切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文本赏析 02 1.首联运用了什么典故? (1)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表达诗人为官事所困以及了却官事之后的快意。 (2)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表现诗人了却官事,登上快阁,尽览美景的愉悦心情。 首———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