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章 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一课时 高二年级地理组 新课导入———古诗词谚语中的天气知识 1.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8.云过山头湿,雨过山头明。 思考 这些古诗词谚语中蕴含了哪些天气方面的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区域认知 认识天气系统在不同区域的表现差异,理解区域天气现象的独特性和形成原因。 2.综合思维 综合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对天气的影响,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常见的天气现象,提升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学会阅读和分析简易天气图。 4.人地协调观 理解天气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局部天气可能产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念。 (1)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的形成、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气流运动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3)阅读和分析简易天气图,判断天气系统和天气变化趋势。 (1)综合分析锋面气旋的形成和天气特点。 (2)理解不同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01 重难点导航 02 重点 难点 目录 01 常见天气系统 02 天气图 03 利用天气图分析常见天气现象 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台风、寒潮、高温、暴雪等天气现象,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天气系统的活动密切相关。 常见天气系统 01 气团和锋 引起天气变化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团、锋、气旋和反气旋等。 常见天气系统 什么是气团?气团的空间范围有多大? 气团指温度、湿度、气压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大团空气。 空间范围:单个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百万平方千米,垂直高度达10千米 气团可以分成几类? 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可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可分为海洋性气团和大陆性气团。 气团 气团 冷气团和暖气团是根据气团温度与所经下垫面的温度对比来定义的。 冷气团: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由高纬度向低纬度移动;形成于纬度较高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变冷 暖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由低纬度向高纬度移动;形成于纬度较低的地区,使到达地区增暖 20℃ 18℃ 冷 12℃ 15℃ 暖 气团 一个气团属于海洋性气团还是大陆性气团取决于这个气团形成的位置。 海洋性气团形成于大洋上,空气比较湿润; 大陆性气团形成于大陆上,空气比较干燥。 锋 第一: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锋。锋同气团一样,也是一个占有三维空间的天气系统。 范围:一个锋的锋面可以有几十至几百千米宽,几千米高,甚至可以到达对流层的上部。 类型: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锋包括锋面和锋线。冷暖气团在空间的交界面叫作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锋线。 冷锋 冷气团推动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 因为冷气团的密度大,暖气团的密度小,所以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就会插到暖气团的下方,暖气团被迫抬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如果暖气团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就会形成降水天气;如果水汽含量较少,便形成多云天气。 冷锋 如果冷锋的移动速度很快,就会导致剧烈的天气变化,例如雷雨天气。冷锋过境后,因为移入了冷而干的空气,于是天空会变得晴朗,气温也会有所降低。 冷锋 冷锋在我国的活动范围很广。 冷锋在我国四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常见的冷锋活动有寒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