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18077
3.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课件)(共87张PPT)
日期:2025-09-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16469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气压带
,
风带
,
对气候的影响
,
教学课件
,
87张
,
PPT
(
课件网
) 第三章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每年7月,随着旱季的来临,数以百万计的角马浩浩荡荡地从非洲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向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去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 每年12月至次年5月,它们会跟随雨季的进程,从北向南行进;6月来临,塞伦盖蒂国家公园进入旱季,而此时北部肯尼亚境内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却是雨季,东面印度洋的季风和暴雨带来的充足水源,让这里成了水草丰美的地方。为了寻找草场,角马群每天行进40多千米,跨越马拉河,朝着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进发。每年的7月至10月间,角马群迁徙到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 新课导入 思考 :角马群为什么迁徙 角马群迁徙与气压带、风带有什么关系 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关系,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和适应气候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地协调观 通过分析不同区域的气候类型,认识气压带、风带在不同区域对气候影响的差异,理解区域气候特征的独特性和形成原因。 区域认知 综合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理解气候形成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合思维 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特点,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地图阅读能力;通过实地观察或查阅资料,了解本地气候特征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 核心素养目标 大气环流 01 大气环流 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面性质等因素 影响因素 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地表接受太阳辐射最多的赤道地区,终年高温,大气受热膨胀上升。 而寒冷的两极附近因接受的太阳辐射少,温度低,大气收缩冷却下沉。 大气环流 因此,在赤道地区的高空形成高压,两极地区形成低压。 气压梯度力由赤道指向两极,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两极上空。 在近地面,赤道地区形成低压,两极地区形成高压,气压梯度力由两极指向赤道,大气由两极流向赤道。 大气环流 如果地球表面性质均匀且地球不自转,那么在赤道和两极之间就会形成单一的闭合环流。 三圈环流 然而,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也不例外。 因此大气环流不是简单的单圈闭合环流,而是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三圈环流。 三圈环流 南半球大气环流的模式与北半球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气流向右偏,南半球气流向左偏。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02 0°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由于三圈环流的存在,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分布:赤道附近 成因:强烈的太阳辐射不断加热地表,暖空气稳定上升,使得近地表层的大气形成一个低压区 0°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分布: 南北纬30°附近 影响因素: 地转偏向力 0° 30°N 60°N 90°N 30°S 60°S 90°S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东南信风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成因:从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分别向南北方向流动。到达南北纬30°附近时,气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土壤课件(59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5-09-17)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六章 自然灾害(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 地貌(含答案)(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