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的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入门课。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也是 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 (二)学情分析 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学生在实际生活以及小学科学课程中已经对 光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习过“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 ” “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认识棱镜 ”“光的反射 ”“制作潜望镜 ”等 内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思路如下:认识光源→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光传播的是什么→光传播的速度。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光来自光源。探究并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了解光在 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光是传播 能量和信息的重要载体。 【科学思维】能够通过较细的激光束抽象概括出光线模型,能运用光线分析 光的传播现象,体会模型构建的研究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光沿直线传播的条 件,强化使用证据的意识。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现象,提高用实验法获取证据 的意识;能分析、处理信息,能用书面或口头语言概括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能 对探究过程和结论作出解释。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认识到不能绝对 化地理解科学规律。通过墨子在光学中的贡献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现代工程中 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我国古代和现代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认识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用一张校园操场图片或小区一角图片(画面里有楼房、大树等)导入。提出 问题:如何用简便的方法测量我们熟悉的旗杆、楼房、大树的高度?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校园 、家园有一种天然的熟悉感,故从这个角度巧 妙设计问题;通过测量高度,渗透测量过程中对光的巧妙运用以及光沿直线传播 的知识; 渗透一定的跨学科思想。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光源 出示一些与光相关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判断出点燃的蜡烛、冉冉升起的太阳等都能发光,而明月 和镜子不发光。 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针对性训练:电灯、萤火虫、放映电影时的银幕、明晃晃的水池,属于光源 的是 。 设计意图: 帮助学生准确界定光源概念。 问题二:光是怎样传播的? 出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图片,使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 播。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光在其他透明物质中是沿什么路径传播的?你注意观 察过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 科学探究一:光直接射入水中。 科学探究二:光直接射入透明玻璃砖中。 设计意图:先探究介质是均匀的情况。 鉴于学生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还没有形成整体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教 师要适当提问并加以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 这两个探究实验表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师提示学生进一步思考: (1)光在同种介质中都沿直线传播吗? (2)光在不同种介质中会怎样传播? (3)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吗? 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看一看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科学探究三:光斜射到平面镜上。 科学探究四:光射入浓度不均匀的糖水,可看到光也不再沿直线传播,传播 方向发生了偏折。 科学探究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看到光的传播方向也发生了偏折。 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勇于质疑。 设计意图:这些实验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有效加深学生对光的直 线传播条件的理解。 最后,结合阳光普照大地等生活常识,师生共同总结出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关于光的传播: (1)光在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