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19789

4.2光的反射定律 教案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359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反射,定律,教案,教科,2024,八年级
  • cover
《光的反射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探究为后续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特点打基础 ,即 光的反射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 ,学生已经知道光遇到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发 生改变 。学生在本章第一节中认识了光的传播现象 ,建立了光线模型 , 已 经具备一定的光学知识基础 。另外 ,通过前面对机械运动、声现象等物理 知识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能力都得到了 一定的发展,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实验探究。 二、教学设计思路 ( ↓ ) ( 活动:观察三线 共面、法线垂直 镜面、两角相等 ) ( 活动:光路可 逆 )活动: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 三、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了解光的反射现象,知道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探究 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能够说出生活中常见 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科学思维】在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中建构反射模型,能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分 析简单的反射问题,并获得结论。能用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对自然现象和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科学探究】在光的反射探究活动中,能通过对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数据的比 较和分析,进行初步的因果判断,得出实验结论。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过程中培养实事求是、严谨求真的 科学态度。通过了解“天琴计划 ”中精确测出月地距离的科技成就,引发对我国 现代科技成就的关心,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光的反射定律。 (二)教学难点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的成因。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展示图片)我们为什么能看到这些物体? 我们能看见太阳、发光的水母、烛焰,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光射入我们的眼睛。 2.(展示图片)我们为什么也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二)新课教学 问题一:什么是光的反射? 活动 1 :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观察现象(提醒学生,不可以让激光对着眼 睛)。 引导学生总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总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 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问题二:光的反射遵循什么规律? 活动 2 :观察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1)让带有激光笔的透明圆筒围绕平面镜转动(保持光线的入射点不变)。 (2)(从观察者角度)当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重合时停止转动,放置三角 板。 学生观察: ①圆筒转动时,入射光线位置改变,反射光线也跟着改变。 ②从一定角度观察,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会重合,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 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③结合三角板的位置可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所在的面与平面镜垂直。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且这个面 与镜面垂直。 活动 3 :建立法线概念。 建立模型:经过平面镜上的同一个入射点,能形成多个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组成的平面。 学生观察:这些面都和平面镜垂直,且相交于一条直线。 教师强调,这条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所以用虚线表示,叫作法线。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演示(或效果图) 引导学生建立法线概念。 活动 4 :画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的位置关系图。 基本概念:“一点两角三线 ”。 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经反射面反射后远离反射面的光线。 入射点(O):光线射到反射面上的点。 法线(ON):经过入射点,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 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 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 设计意图:定义基本概念,规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