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十七岁突接登基大任。在位十七年勤于政事铲除阉党、力行节俭,励精图治力图恢复大明王朝中兴;然后天灾人祸不断、起义频频、党政不止,后金犯边,内外忧患。最终以身殉国。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血言。 那些勤政殿不灭的烛火、补丁密布的龙袍、字字泣血的罪己诏,都化作成为了明史里最苍凉的注脚。 致中兴却无可奈何花落去,究竟是谁灭了大明王朝? 2025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完善 明朝 的灭亡和 清朝 的建立 第 17 课 课标要求: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制度,固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目录 1. 线索1:大明皇朝内部 线索2:李自成起义军 2. 线索3:大清政权 3. 真相思路 202X 线索1: 大明皇朝内部 PART 01 朝廷内部:政治腐败 喜欢斗蟋蟀被称为“促织天子” 四处游玩,公然抢劫民女 好炼丹,向往长生不老 20年不上朝,“深度肥宅爱好者” 一月皇帝 好木工,“木工皇帝” 证据2———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明熹宗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证据1———朕的奇葩先祖 1.皇帝 2. 专权跋扈 沉迷于享乐,疏于朝政 宦官 朝廷内部:政治腐败 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愈演愈烈,英宗时期的王振、武宗时期的刘瑾、熹宗时期的魏忠贤都权倾朝野,排斥异己。朝廷内外派系林立、纷争不已,浙党、齐党、宣党等争权夺利。 ———《中国古代史》 证据3 密报一:明武宗时,大宦官刘瑾贪污搜刮的财产达一千二百万两黄金、二亿五千万两白银,仅银子一项就相当明朝六十年国家的税收总额! ———丁季华、谢宝耿《从蒙昧走向文明———历史必由之路》 密报二:明崇祯时期,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 ———节选自《明清史料》 证据4 3.党争严重 4.官吏贪污腐败 5.土地兼并严重 东林书院依庸堂 明代《流民图》 周臣 政治腐败·张居正改革 个人档案 姓名 张居正 性别 男 籍贯 湖北荆州 字/号 叔大/太岳 生卒年月 1525年-1582年 教育背景 12岁,考取秀才 16岁,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职业生涯 起步阶段:翰林院庶吉士,开始政治生涯 晋升阶段:历任编修、吏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等职,逐步攀升至权力中心 巅峰时期:担任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主导“万历新政” 主要成就 政治改革:推行考成法,提高行政效率,整顿吏治 经济政策:实施“一条鞭法”,清丈全国土地,促进经济发展 军事战略:巩固边防,任用戚继光等人,并与北方民族通商互市,维护国家稳定 水利工程:任用治河专家潘季驯,有效治理黄河水患 202X 线索2: 李自成起义军 PART 02 李自成起义军 李自成个人档案 籍贯 生卒 绰号 经历 李自成何许人也? 陕西 1606-1645 “闯将”、“李闯王” 放羊———当兵———起义 奏章一:(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 ———《豫变纪略》卷二 奏章二:(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卷八六 李自成为何要起义?结合课本第99页回答 赋税沉重(人祸) 陕北大旱(天灾) 李自成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为何受到众多农民的欢迎? 密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生,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教材第99页“材料研读” 均田免粮———李自成提出的口号,即平均土地,减免沉重赋税。 严明军纪,不妄杀一人,不侵占民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