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悄然降落,代表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杆,标志着列宁创立的世界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舞台上消失。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 发展与挫折 世界上曾经有多少个社会主义国家? 1.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读图学史】 结合地图和课本,说说二战后出现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波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 亚洲:中国、蒙古、朝鲜、越南 拉丁美洲:古巴 2.苏联模式的推广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马歇尔计划 杜鲁门主义 成立北约 成立华约 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成立经互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归纳经互会的成立概况 背景: 目的: 成立: 影响: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经济互助委员会 为了适应冷战需要,应对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③加强控制各国共产党,按苏联模式改造各国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2.苏联模式的推广 成立情报局 相关史事 1947年,苏联坚持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苏联代表日丹诺夫提出世界已经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苏联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苏联还在东欧各国进行了无情的大清洗,将包括共产党著名领导人在内的几十万人清除出党,以保证苏联政治路线和外交政策的执行。 苏联与东欧国家关系图示 实质:是按照苏联模式在东欧各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苏联模式的推广。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3.中苏关系 毛泽东访问苏联 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影响: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改革背景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病逝,终年74岁。 (苏联)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1926到1940年苏联重工业年均增速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为1.5%。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买不到一双皮鞋,到1953年一个人才有0.4平米的住房。 ———《苏联国民经济》 【材料研读】根据材料指出,苏联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以及存在什么问题 重工业发达 农业、轻工业落后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根 源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改革 政治 经济 赫鲁晓夫改革 2.苏联的改革 赫鲁晓夫(1894-1971) (1)内容 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执政时间:1953-1964年 改革重点:农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具体措施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台下有人递上条子:“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啥?”赫鲁晓夫连问三次:“谁写的?站起来!”始终没人站出来。 赫鲁晓夫笑了:“告诉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赫鲁晓夫改革 2.苏联的改革 (2)评价 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