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二 身体上的尺子 【教学目标】 1.在获得自己一指、一手、一脚、一肘、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测意识。 2.会选择身体尺测量用尺子不易测量的物体长度。 【重点难点】 1.掌握庹、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的测量方法。 2.用身体尺估测物体的长度。 【方法指导】 1.教学方法:操作演示法。 2.学习方法:自主探索法。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哪些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工具? 这节课我们学习身体上的尺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展示教材相应课时情境图。 左图:妈妈用自己的一拃来测量衣服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3拃长。 右图:王老师每2步摆1个锥桶,已经摆了几个锥桶。 师:你见过上面测量长度的方法吗?拃、步是古代使用过的长度单位,又称为身体尺。 2.找一找。 师:你能找到哪些身体尺?讲给大家听听吧! (展示:1指、1手、1脚、1肘、1拃、1庹、1步) 教师叫一位学生站在讲台,介绍我们身体上的这些身体尺。 1指是中指的宽度。 1手是中指指尖到腕关节的距离。 1脚是脚尖到脚跟的距离。 1肘是中指指尖到肘关节的距离。 1拃是把手指用力张开,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 1庹是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之间的距离。 1步是走一步,前脚脚尖到后脚脚尖的距离。 3.量一量。 师:两人合作,选择合适的尺子量一量你的身体尺并记录测量的结果(用厘米或米作单位)。 (1)活动准备: 一把直尺、一条软尺、一把圈尺、一张记录表。 (2)学生测量并记录。 展示记录表: 身体尺 1拃 1庹 1步 1脚 测量结果 (3)展示几组记录表。 师:比较身体尺和一些身体部位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生1:我的1庹长和身高差不多。 生2:我的上臂长和头长差不多。 师:你们真细心,发现了这么多秘密。 4.用一用。 展示教材“用一用”情境题。 师:没有尺子或不方便用尺子测量时,你会选择哪种身体尺测量?连一连。 学生独立连一连。 师讲解:一段弯曲道路的长度,用步测量比较合理,1步的距离×步数=弯曲道路的长度;古树树干粗,用庹测量比较合理,庹长×庹数=古树树干粗;贴福字时确定位置,用拃测量比较合理。 师:你还遇到过哪些要用身体尺测量的情况? 生:用指宽测量橡皮的长度,用拃测量课桌的长度,用庹量黑板长,用步测量教室的长和宽等,并填写教材上的记录表。 师:说一说,你测量了什么?用哪种身体尺测量的?有什么发现? 生1:我用拃量了电视机的宽,有6拃,大约60厘米长。 生2:我和同桌都用庹量黑板的长,结果不同。 师:因为你们两人的庹长不同,所以结果不同。 5.小讲堂。 展示“身体尺中的秘密”。 师:一个人的头长和他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长度关系。观察情境图,说说怎样画出头长和身长。(引导学生画一画、说一说) 出示“古文中的身体尺”。 教师讲解“布手知尺”“跬步千里”两个成语的意思。 【例】红领巾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其中的一种型号如图所示。用“拃”作单位测量红领巾的底,大约长( )拃。 ①15 ②9 ③25 【解题点拨】小学生的1拃长超过10厘米,不到20厘米,而红领巾的底长100厘米,100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用拃测量红领巾的底不到10拃,应选②9拃。 【规范解答】② 【解题心得】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自己1拃长大约多少厘米,然后再估算100厘米有几个1拃长。 对应课时练习。 本节课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学会了转换思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人身体上的尺子的用途。 本节活动课,学生找出了身体上的尺子,并且选择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身体尺进行测量并做记录,并引导学生发现记录的数据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各项身体长度的测量后,引导他们观察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在活动过程中,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