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4156

第3章 第2节 微专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课件 学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日期:2025-09-1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316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生物,必修,选择性,2019,人教,生物学
    微专题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类型一 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若题干中未做具体说明,则一般认为能量传递的最低效率为10%,最高效率为20%。 (1)在食物链A→B→C→D中,则有 注:①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②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消耗的能量越少。 (2)在食物网中则有 【典例1】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 kg,至少消耗A约(  ) A.100 kg B.44.5 kg C.25 kg D.15 kg 类型二 能量传递效率有关的“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算。 例如:在食物链A→B→C→D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b%、c%,若A的能量为M,则D获得的能量为M×a%×b%×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获得的能量比例确定,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典例2】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中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性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10%,那么此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需消耗植物(  ) A.10千克 B.5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类型三 能量来源比例改变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配比例,再确定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法)”,以如图食物网为例: (1)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1∶1调整为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 调整前 A××20%+A××=M1 调整后 A××20%+A××=M2 (2)若已知“人同化量(M)”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1∶1调整为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 调整前 调整后 +=A1 +=A2 【典例3】 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375倍 B.1.875倍 C.1.273倍 D.0.575倍 类型四 具有人工能量输入的计算  人为输入到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该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但却不是从上一营养级流入的能量。如求第二营养级至第三营养级传递效率时,应为第三营养级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包括人工输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00%。 【典例4】 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从外围的农田生态系统等补偿输入的能量 B.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29×105 kJ/(m2·a)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4.6% 1.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50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兔群的K值为10 000只。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发现此生态系统中该兔种群数量为3 600只,则该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密度为7.2只/km2 B.该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它们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该食物网中共有三条食物链,其中鹰占有三个营养级,既是次级消费者,也是三级、四级消费者 D.假设鹰从每条食物链获得能量一样多,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均为10%,鹰要同化3 kJ的能量,需要绿色植物固定11 100 kJ的太阳能 2.如图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食草昆虫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多少千克(  ) A.G/125 B.G/100 C.G/75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