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小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八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6和7的加减法、8和9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三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本课还要逐步帮助学生从利用实物、学具协助逐步过渡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本课设计时采用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城堡游玩”作为学习载体;同时呈现方式生动有趣,使教学内容确实成为学生喜欢的、愿意去主动观察、推理的有效素材。其中“8的加减法”作为新授主体,利用“一图四式”沟通两个加法算式和相应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9的加减法”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一扶一放,在有步骤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习有关8和9的加减法,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利用“一图四式”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会熟练计算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一图四式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 连一连,这些恐龙对应的名字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去有恐龙的加减城堡游玩。你准备好了吗? 用同学们熟悉的恐龙引入去加减法城堡游玩的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探究新知 8的加减法。 ①加法。 出示情境图,左边有几朵?右边有几朵? 提问:你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观察这两个加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②减法。 你能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观察这两个减法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用整体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 ③加减法的联系。 观察这四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你想到了哪个组成。 小结:是呀!一个组成可以帮助我们写出4个算式。 学生回答:左边有5朵,右边有3朵。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5+3=8,3+5=8 学生回答: 回答1:左边有5朵,右边有3朵,合起来一共有8朵。 回答2:右边有3朵,左边有5朵,合起来一共有8朵。 回答3:都有5、3、8。5和3交换了位置。 学生独立写出算式:8-5=3,8-3=5 学生回答: 回答1:一共有8朵,去掉左边的5朵,还有右边的3朵。 回答2:一共有8朵,去掉右边的3朵,还有左边的5朵。 回答:都用8减。 回答:都有数字5、3、8。 回答:想到了8可以分成5和3。 引导学生发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一图四式),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 通过探究4个算式之间的联系,理解“一图四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学生利用组成计算8和9的加减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9的加减法。 引入:让我们一起去棒棒屋玩一玩吧! 同桌合作摆一摆,写一写。 反馈: 你是怎么想的? 你想到了哪个组成。 同桌合作摆一摆,写一写。 学生说理。 9可以分成5和4。 9的加减法放手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组成计算加减法。 引入:一起去填填屋看一看。 ②说一说。 反馈得数。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独立练习。 报出得数。 根据9和8的组成算。 通过“一图四式”进一步沟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深化对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