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29640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三制)(2024)一年级上第二单元《 走进花果山——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表格式复习教案

日期:2025-09-2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0325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小学,单元,复习,格式, 走进花果山——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二
  • cover
配套小学青岛版 第二单元 走进花果山———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复习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复习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练习。知识梳理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能力。它需要学生的应用技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这样的能力。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整理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并与已有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体系、组成知识网络,加深巩固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内化。本单元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在此阶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用恰当的方法进行10以内数的口算,使用学生了解数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为今后11~2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奠定基础。通过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0及6~10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及6~10各数,了解6~10数的组成及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巩固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具体的题目回顾知识点。针对各知识点,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教学目标: 1.通过知识梳理与复习,加深对对6~10数的认识及加减法,熟练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并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经历系统的整理与复习、综合练习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再现的过程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 3.经历将分散获得的知识综合起来,初步感知整理的方法,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梳理单元知识,巩固6~10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加深对10以内连加连减的理解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主动探究,发现加发表、减法表中算式排列的规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单元导图 师: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点?结合以下提纲,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完整。 生1:学习了6~10数的认识。其中我们学习了6~10数的读写、组成、比大小和第几。 生2:认识了0及0的加减法。 生3:10以内的连加、连减,用连加、连减算式解决问题。 生4:10以内的加减混合,用加减混合算式解决问题。 本环节通过单元导图,将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连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培养学生整体观和关联思维。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和逻辑,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环节二 知识梳理 师:首先我们先来回顾6~10数的认识。6~10数的认识有读写、组成、第几和比大小四部分内容。我们先来读一读、写一些这些数。 师:通过比较这几个数,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 生:对,除了6~9还有之前学过的1~5都是由一个数字组成,10由两个数字组成。 师:那请你在计算器上拨出10。 师:把拨10的过程你来演示一下。 师:十位的1是代表什么? 师:个位的0代表什么 师:说一说6~10是怎样组成的? 师:看到每一组,同学们想到了什么? 师:我们可以根据每一组的数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课下同学们把6到10的所有组合的算式都列一列。 师:本单元我们继续学习了第几,我们再来一起回顾。 师:请你回答小林排第几。 师:读题非常认真,第几这部分知识需要我们找到起始位置。 师:从前往后数,第几只蝴蝶是粉色的?一起数。 师:第几是什么意思?“几”和“第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但是意义截然不同。请你回顾“几”和“第几”的区别。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数。 师:如何比较两个数? 师:比较大小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师:谁来补充? 师:这是数字几? “0”表示什么? 师:我们来算一算。 师:0除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