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2525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课件(共17张PPT)

日期:2025-11-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123291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件网)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岑参的哪首诗吗? 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因做过嘉州都督,故后人称“岑嘉州”。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诗人简介 边塞诗兴盛原因 ● 唐朝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 ● 盛唐军事力量的强盛保障了唐朝的和平与稳定,为边塞诗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唐代是一个充满了希望和进取的时代,又是一个人们普遍渴求建功立业的时代! 唐代科举考试中,把“军谋宏远,堪任将率”一科与选拔政治人才的制度并列,还规定边帅可以自辟幕僚! 另一方面,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取得边境战争的胜利,有意通过爵禄赏赐军功的办法来鼓励时人从军报国! 逢入京使 岑参 诗歌诵读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读懂诗意 cén 岑 知识链接 龙钟是古代的一个叠韵联绵词(“龙”与“钟”的韵母相同,都是ong,所以称叠韵),两个字合成一个整体意义,不能分开解释。 古人以“龙钟”形容身体衰弱。它的来源,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龙钟”是一种竹子的名称,“老人像竹子摇曳,不能自持”,所以称“老态龙钟”;有的说“龙钟”是一种石头的名称,“老人体重如石之笨累”,所以称“老态龙钟”。但不管其来源如何,今天已经成为一个联绵词 ,拆开便失去了它的含义。 到底什么是“龙钟”?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 长安 安西都护府 写作背景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 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写作背景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概括四句诗各写了什么内容。 2.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3.前两句与后两句的感情有何异同?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诗人思念亲人而“泪不干”,既已落下眼泪,后文又接上轻描淡写的“凭君传语报平安”,前后矛盾吗?诗人的感情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而“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顾念的信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人的感情是慷慨乐观的,胸襟是开阔豪迈的,虽然“双袖龙钟泪不干”,但并不消极。 思考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提示: 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诗歌分析 1.手法。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强烈地)表达了……,起到了……作用。 2.画面:①.找出景物。②.找出景物的修饰语。③.加上修饰语,根据景物的修饰语把握景物的特征,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④.运用想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