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3084

【课堂无忧】第14课《我们都是中国人》第1课时 我们是一家人 教学课件+教案+视频素材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4次 大小:2531216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我们,视频,教案,教学课件,一家人,1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时围绕 “我们是一家人” 展开,从国家民族基本认知切入,呈现多民族共融、不同地域同胞同属中华民族的内容。教材通过文字阐释、生活场景插图与中国地图,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属性,感受各民族、各地区同胞的紧密联系,是培养学生国家认同、民族团结意识的重要载体,为后续深化爱国教育、民族理解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 “民族”“国家” 有初步感性认知,能从生活中感知不同民族服饰、习俗差异,但对 “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 的抽象概念理解较浅。他们好奇心强、爱分享,可借生活实例、互动活动引导;同时,地域认知有限,需通过地图、情景交流拓展视野,逐步建立各民族、各地区同属一家人的认知与情感。 核心素养分析 (一)政治认同 理解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各民族、各地区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萌发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二)道德素养 培养尊重不同民族、团结友爱的道德品质,感受 “一家人” 的情感联结,传承民族团结的美好品德。 (三)法治观念 初步认知我国 “统一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 的宪法规定,树立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法治意识雏形。 (四)健全人格 借多元民族、地域交流,丰富情感体验,培育包容、团结的健全人格,增强社会交往与文化理解能力。 (五)责任意识 激发维护民族团结、关爱不同地区同胞、守护国家统一的责任意识,愿从日常小事践行 “一家人” 的担当。 教学重点 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各民族同胞、不同地域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大家庭。 感受多民族共融、地域同胞相连的 “一家人” 情感,激发民族团结与国家认同。 教学难点 突破 “民族”“地域” 差异认知,深刻理解多元一体的 “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涵,将认知转化为深厚情感。 引导学生把民族团结、国家认同的意识,转化为日常尊重不同民族、关爱同胞的实际行动。 教具准备 多民族服饰卡片、小道具(如维吾尔族小花帽、蒙古族哈达简笔画 )。 中国地图大幅拼图(分民族自治区、省份板块 )。 各民族生活、团结共融的短视频(如民族歌舞、互帮互助场景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爱我中华》歌曲片段,同步展示多民族同胞载歌载舞的图片,播放后提问:“小朋友们,歌里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咱们身边有不同民族的小伙伴吗?猜猜他们都是哪个民族呀?” 学生活动 跟随歌曲轻哼,观察图片,踊跃分享身边民族同学见闻,猜测民族名称(如 “扎小辫穿花衣的可能是维吾尔族” )。 设计意图 用熟悉歌曲、生动图片唤起生活感知,激发对民族多样性的兴趣,自然导入 “多民族一家亲” 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课 第一模块:我们是一家人 1. 新知讲解 (1)多民族,同一家 教师活动:展示教材中多民族学生共庆场景图片,结合文字讲解 “我国有 56 个民族,不管是汉族、蒙古族,还是朝鲜族等,大家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生活在祖国土地上,像一家人一样” ;拿出民族服饰卡片,邀请学生上台配对民族与服饰(如朝鲜族长裙、蒙古族长袍 ),讲解服饰特色与民族文化关联。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积极参与服饰配对,好奇询问民族习俗(如 “蒙古族哈达怎么用呀” ),交流对 “不同民族是家人” 的初步理解。 设计意图:借直观图片、互动配对,具象化多民族概念,让学生感知民族差异与文化丰富,理解 “一家人” 的民族构成。 (2)地域广,心连心 教师活动:呈现教材中国地图及不同地域小朋友分享内容(如西藏、漠河、上海等 ),指着地图讲解 “祖国地方大,从北边漠河到南边海南岛,从西边西藏到东边上海,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