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三节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课时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 9.宇宙中的地球 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7~9年级:⑩知道太阳有形成、演化和衰老的过程,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9.6太空探索拓展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7~9年级: 关注天文学的新发现,了解我国天文事业的进展。 科学观念:知道恒星不同的发展阶段,了解太阳的一生,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科学思维:通过图像分析得到恒星的寿命与质量的关系,能用模型表达不同质量的恒星的演化过程。 探究实践:通过读图获取有用信息和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语言表达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对深空观测技术发展的了解,体会科技进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对宇宙中的天体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也知道了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星星绝大多数都是恒星,但对恒星演化的各个阶段缺乏深入的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图像分析能力和分类归纳能力。教师提供一些图像和文字资料,可帮助学生分析和归纳,更好地认识恒星的一生。此外,学生对黑洞等天体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适当提供拓展资料,可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3节《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四课时。教材采用从宇宙到银河系再到恒星的由远到近的编排方式。本节课前半部分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恒星从形成到死亡的过程,内容相对枯燥,理论性较强,专业词汇多,教师宜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可以采用模型的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教材的后半部分介绍了人类对黑洞从预测到发现的探究历程,体现科技的发展为人类文明提供不竭动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揭示课题 学习活动 教学活动 播放视频:太阳的形成。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第四课时) 小组讨论:大爆炸后,宇宙中的物质分 —恒星(板书)。 别形成各个星系,气体和尘埃布满了各 个星系。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释放的 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 过程诊断 通过讨论“大阳的形成”的话题,聚焦本课主题。借助视频引发学生对探究宇宙演化的兴趣,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语盲表达能力。 学校任务② 探索恒星的寿命 学习活动 预设:质量是太阳80%和1.7倍 教学活动恒星会不会永久存在,它的能量会 的恒星寿命约为120亿年和40亿年。 耗尽吗 恒星的寿命与它的质量的一般关系是怎样 读教材126页图3.3-17,分析恒星寿命与 的 质量的关系。看图说一说太阳的寿命有多 恒星不会永久存在。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 久 取决于它的质量大小:质量越大,寿命越 质量是太阳80%和1.7倍的恒星分别能存 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在多久 过程诊断 通过探索恒星寿命与质量关系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得出不同质量的恒星的寿命不同:质量越大,寿命越短;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③ 知道太阳的演化过程 学习活动 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对宇 教学活动播放视频:太阳的一生(介绍太阳 宙有了什么新认识 的演化过程) 任何天体都会经历起源、演化、死亡的过 太阳演化过程中要经历哪些阶段 分别有 程,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待不断思考和探 什么特点 索。 邀请学生上台对太阳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进 行排序,并描述其演化过程。 过程诊断 通过视频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对概念的解读能力。通过对太阳演化各个阶段进行排序,建立太阳演化的模型。 学校任务④探索恒星的演化过程 学习活动交流分享:通过示意图的方式 教学活动读教材127页图3.3-19恒星演化示 绘制恒星的演化过程,并分别说出不同 化示意图,说一说恒星演化过程中要经历 阶段的主要特征。比较、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