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414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ppt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14541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我是,怎样,开始,报的,ppt,课件
  • cover
课件21张PPT。作者:徐铸成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题目解说: 本文的标题包含着自己怎样对报纸产生兴趣,以及后来对报纸的认识过程。1、识记文中的恣肆、謇、署名 更逊一筹等字词和亦步亦趋、恣肆等词义 3、了解作者和课文的基本内容,品味作者为老报人对于报纸的那份热爱和执着。(重点) 4.学习本文“总-分-总”结构形式。(难点)目标导航:2.了解人物回忆录(随笔)的文体特点(重点) 作者简介: 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1年逝世,享年85岁。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报海旧闻》。本书内容丰实而饶有趣味。在66篇专题回忆文字中,徐铸成先生他自1927年步入新闻界到1949年从香港回国这20多年间的新闻实践活动。作者生前曾称道:“这是我的代表作”。 人物回忆录(随笔)的文体常识: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本文就是一篇回忆录重点词语: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恣肆: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朗读文章,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 ,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明确行文思路。 寻报--读报--论报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初千方百计地寻觅报纸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3--7)重点写“我”怎样寻报纸阅读并进一步了解报纸和报人。 ·A(3--5)写“我”在师范学院怎样想方设法地寻求报纸读的事情。 B(6)写“我”所读的内容及对一些报人文风的评价,分析了最令“我”佩 服的几位报人的文章特色。 · C(7)写“我” 与自己曾经崇拜的报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8--10)写“我”对某些副刊的部分内容的印象和评价。 ·第四部分:(11)与首段照应,总写自己对报纸、对新闻事业深爱与憧憬·。阅读本文,小组讨论分析,本文可分为几段,每段分别讲了生么内容?问题探究一: 文章开头讲述与堂兄的往事有什么作用? 答:是堂兄对吴佩孚的描述,引发了“我”对报纸的兴趣,这正是“我”千方百计寻觅报纸的原因。用这样的故事引入,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六段第一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答:说明作者的阅读范围越来越广,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这就是读报的作用。问题探究三: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散乱,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 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