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9141

1.2 熔化和凝固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北师大版(2024)

日期:2025-11-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42704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熔化,凝固,课件,40页,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1.2 熔化和凝固 副标题:探究物质状态转变的奇妙过程 背景图:一张对比鲜明的场景图,左侧是冰块在室温下逐渐熔化成水的过程,右侧是液态的蜡在冷却后凝固成固态蜡块的画面,中间用温度计和热量箭头连接,直观呈现熔化和凝固的主题。 幻灯片 2:目录 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晶体的熔化实验探究 晶体的凝固实验探究 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与特点 熔化吸热与凝固放热的应用 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课堂小结与练习巩固 幻灯片 3: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 定义解析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例如,冰变成水、铁块在高温下变成铁水、蜡烛受热变软并熔化成液态蜡等。展示冰熔化和蜡烛熔化的图片,标注 “熔化” 及能量变化(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例如,水结成冰、液态的铁水冷却后变成固态铁块、熔化的蜡冷却后变硬等。展示水结冰和蜡凝固的图片,标注 “凝固” 及能量变化(放热)。 两者关系:熔化和凝固是互为逆过程的物态变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凝固需要放出热量,且都与温度密切相关。用双向箭头示意图展示两者的逆过程关系,强调能量变化的相反性。 幻灯片 4: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 - 能量变化本质 熔化吸热: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用于打破固态物质中分子的规则排列,使分子间距增大,从而从固态转变为液态。可以理解为 “吸热升温打破结构”。结合分子运动示意图,对比固态和液态分子排列,说明吸热的作用。 凝固放热:物质在凝固过程中,分子从无序的液态排列转变为有序的固态排列,分子间作用力增强,会向外界放出热量。可以理解为 “放热降温形成结构”。用分子运动示意图展示液态到固态的排列变化,说明放热的原因。 实例感受:冬天手冷时握住一块冰,手会感觉更冷,因为冰熔化吸热;将刚煮好的热汤放入冰箱,汤会放热凝固成冻,冰箱内温度会略有升高。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能量变化。 幻灯片 5: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 定义与特点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离子)按一定规律整齐排列。例如,冰、海波、食盐、石英、各种金属等。展示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和常见晶体实物图片(如雪花、食盐晶体),说明其规则性。 非晶体:没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其内部原子(或分子、离子)排列杂乱无章。例如,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展示非晶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和常见非晶体实物图片(如玻璃、松香),说明其无序性。 核心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这是区分两者的关键特征。用表格对比两者在结构和熔点 / 凝固点上的差异,突出核心区别。 幻灯片 6: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 - 熔化和凝固差异 晶体熔化:在一定温度(熔点)下进行,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升高。例如,冰在 0℃时熔化,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为 0℃。展示晶体熔化的温度 - 时间曲线,标注熔点和温度不变阶段。 晶体凝固:在一定温度(凝固点)下进行,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完全凝固后温度才继续降低。晶体的凝固点与其熔点相同,例如,水的凝固点是 0℃,与冰的熔点相同。展示晶体凝固的温度 - 时间曲线,标注凝固点和温度不变阶段。 非晶体熔化与凝固: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例如,石蜡熔化时从硬变软再变稀,温度持续上升。展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 时间曲线,与晶体曲线对比,说明差异。 幻灯片 7:晶体的熔化实验探究 - 实验目的与器材 实验目的:探究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