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39492

2.2声音的特性(课件43页)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沪科版(2024)

日期:2025-11-2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6261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声音,特性,课件,43页,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2 声音的特性 副标题:探究声音背后的奥秘 学科:物理 适用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了解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知道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关系。 能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能运用声音特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现象,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幻灯片 3:引入 - 声音的丰富多彩 播放音频:一段包含鸟鸣、流水、汽车喇叭、音乐演奏等多种声音的音频。 提问: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各不相同,有的尖锐,有的低沉,有的响亮,有的轻柔,有的能让我们轻易分辨出是哪种乐器发出的。是什么造成了声音的这些差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声音的特性。 幻灯片 4:声音特性之音调 定义: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举例:在音乐中,高音歌唱家的歌声听起来尖锐、高亢,这就是高音调;而男低音歌唱家的声音则低沉、浑厚,属于低音调。 实验探究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实验器材:钢尺、木梳、硬纸片 实验步骤: 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一定长度,用手拨动钢尺伸出端,使其振动发声,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并听音调高低。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比较音调的变化。 用硬纸片以不同速度划过木梳齿,观察木梳齿振动快慢,听声音音调的变化。 实验现象:钢尺伸出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硬纸片划动越快,木梳齿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幻灯片 5:音调与频率 频率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 “赫”,符号为 Hz 。例如,当物体在 10 秒内振动了 500 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 50Hz(500 次 ÷10 秒 = 50 次 / 秒)。 关系: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展示图片:展示不同频率声波的波形图,直观呈现频率与音调的对应关系。频率高的声波,波形密集;频率低的声波,波形稀疏。 人耳听觉范围: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20Hz 到 20000Hz 。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称为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都无法直接听到。 幻灯片 6:生活中的音调实例 弦乐器:如吉他,弦越细、越紧、越短,振动时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当我们转动吉他的旋钮调整弦的松紧时,弦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随之改变。按弦的位置不同,改变了弦振动的长度,同样能改变音调。 管乐器:像笛子,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度来改变音调。吹奏时,按住不同的孔,空气柱长度改变,振动频率改变,从而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动物发声:老鼠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音调尖锐;大象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音调低沉。 幻灯片 7:声音特性之响度 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也常称为音量。 举例:大声呼喊时声音响度大,而轻声细语时声音响度小。用力敲鼓,鼓发出的声音响亮,轻轻敲鼓,声音则较弱。 实验探究 2: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鼓、鼓槌、纸屑、音叉、小锤、乒乓球(系有细线) 实验步骤: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用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高度和听到声音响度的变化。 用小锤以不同的力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以及听到声音响度的变化。 实验现象:用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高度高,声音响度大;用力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幅度大,声音响度大。 幻灯片 8:响度与振幅 振幅定义: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比如,音叉振动时,叉股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就是音叉振动的振幅。 关系: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