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物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640015
1.1.1 长度的单位和测量(课件)2025-202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40页ppt
日期:2025-09-2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90900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1.1.1
,
八年级
,
40页
,
2024
,
人教
,
上册
(
课件网
) 幻灯片 1:标题页 标题:1.1.1 长度的单位和测量 副标题:认识长度单位,学会规范测量 幻灯片 2:学习目标 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常用单位,了解各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能规范进行长度测量。 理解测量过程中误差产生的原因,学会减小误差的方法。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幻灯片 3:什么是长度 定义:长度是指物体两端之间的距离,是描述物体空间延伸的基本物理量。 生活中的长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长度的概念,比如课桌的长度、教室的宽度、铅笔的长度等。测量长度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了解物体的大小和空间关系。 幻灯片 4:长度的基本单位 国际基本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 “m”。米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基准单位,被广泛应用于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 单位定义:1 米的长度最初定义为通过巴黎的子午线上从地球赤道到北极点的距离的千万分之一,后经过多次修订,现在以光在真空中于 1/299792458 秒内行进的距离定义为 1 米。 幻灯片 5:常用的长度单位 比米大的单位: 千米(km):常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如城市之间的距离、公路的长度等。1 千米 = 1000 米。 比米小的单位: 分米(dm):1 分米 = 0.1 米 = 10 厘米。 厘米(cm):常用于测量较短的物体,如书本的长度、手指的宽度等。1 厘米 = 0.01 米 = 10 毫米。 毫米(mm):用于测量更精细的物体,如硬币的厚度、纸张的厚度等。1 毫米 = 0.001 米 = 0.1 厘米。 微米(μm) 和纳米(nm):用于微观世界的测量,如细菌的大小、原子的直径等。1 微米 = 0.000001 米,1 纳米 = 0.000000001 米。 幻灯片 6:长度单位换算关系 换算公式: 1 千米(km)= 1000 米(m) 1 米(m)= 10 分米(dm) 1 分米(dm)= 10 厘米(cm) 1 厘米(cm)= 10 毫米(mm) 1 毫米(mm)= 1000 微米(μm) 1 微米(μm)= 1000 纳米(nm) 换算示例:5 米 = 5 × 10 = 50 分米;200 厘米 = 200 ÷ 100 = 2 米;3 千米 = 3 × 1000 = 3000 米。 幻灯片 7:常见的测量工具 刻度尺:最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卷尺、三角尺等不同类型。直尺适合测量较短的直线距离;卷尺可用于测量较长的距离或曲线距离;三角尺常用于测量角度相关的长度或绘制直线。 其他工具:游标卡尺(用于精确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内径、外径等)、螺旋测微器(也叫千分尺,用于更高精度的长度测量)等,这些工具在精密测量中常用。 幻灯片 8: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选 选择合适的刻度尺:根据测量对象的长度和测量精度的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量程是指刻度尺能够测量的最大长度,分度值是指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分度值越小,测量精度越高。例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可选用量程为 10 米的卷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可选用量程为 20 厘米、分度值为 1 毫米的直尺。 幻灯片 9: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放 正确放置刻度尺: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清晰的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确保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不能歪斜。如果零刻度线磨损,可选用其他整刻度线作为起始点,测量结果需用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刻度值。 幻灯片 10: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看 读数时的视线要求: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刻度线垂直,不能斜视,否则会导致读数偏大或偏小。例如,俯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大,仰视读数会使读数偏小。 幻灯片 11: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 读 准确读数: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例如,用分度值为 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若物体末端在 3.5 厘米和 3.6 厘米之间,且更靠近 3.5 厘米,可读作 3.52 厘米(估读值为 0.02 厘米)。 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13.3电流与电流的测量 同步课堂(原卷板+解析版)(2025-09-23)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1.2熔化和凝固 同步课堂(原卷板+解析版)(2025-09-23)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13.2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同步课堂(原卷板+解析版)(2025-09-23)
沪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13.4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同步课堂(原卷板+解析版)(2025-09-23)
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1.1物态变化温度 同步课堂(原卷板+解析版)(2025-09-23)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