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0602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复习讲义)(含答案)九年级物理上册单元复习系列(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

日期:2025-10-28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40875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复习,第十,上册,学制,五四,科版
    第十一章 物态变化(复习讲义) 考点要求 新课标要求 命题考点 温度及其测量 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温度常见值;了解温度计使用规则。 属于常考热点。考题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常考点有:了解温度常见值和了解温度计使用规则等。 熔化与凝固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了解常见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能辨别晶体和非晶体。 对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分析,属于易错的考点。熔化与凝固现象和探究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特点是常考热点,也是与生活实际结合最紧密的考点。考题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题为主。 汽化与液化 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知道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特点,知道沸腾的条件;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探究沸腾前和沸腾时温度特点是本单元重点内容,汽化与液化现象辨析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都属于常考热点。对此考点的考查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 升华与凝华 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辨析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都是常考点。考题形式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水循环与水资源 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说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 知道物态变化中吸热、放热现象是常考点。 一、温度及其测量 知识点 重点归纳 常考点 温度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作温度。 常见温度值: (1)氢弹爆炸中心的温度超过 107℃; (2)太阳表面约6000℃; (3)用作深度制冷剂的液氮温度可低于-196℃。 (4)舒适洗澡水温度约40℃; (5)舒适的环境温度约26℃。 摄氏温度 1. 单位:摄氏度,符号:℃。温度计上的字母℃或C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位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在 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 3. 读数方法: 如人的正常体温为“37℃”,读做“37摄氏度”; 黑龙江漠河2023年1月的最低温度为-53 ℃,读作零下53摄氏度。 温度计 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常见的液体温度计中,里面的液体有的用水银,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 2.温度计的种类: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等。 3.温度计的结构: 主要构造:玻璃外壳(有刻度)、玻璃泡(内有液体)。 其中:玻璃泡较大、玻璃管很细(目的是更容易读数) 4.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看清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①量程: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温度范围。 ②分度值:一个最小格代表的值。 (2)测量时应将玻璃泡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3)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 1.量程:35℃~42℃; 2.分度值:0.1℃ 3.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A.使用前必须甩动; B.可离开人体读数; (注意:这样做的原因是: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缩口;而常用温度计则没有,所以使用时不能甩;并且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4.体温计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对准体温计凸起的那一面看去,才能看清示数(因为凸起的这一面相当于放大镜,起放大作用) 考点二:熔化与凝固 知识点 重点归纳 常考点 熔化与凝固 1.物态变化: (1)物质的三态: 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以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存在。 (2)物态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2.熔化: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2)生活中常见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雪糕化了。 ③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