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1 认识负数 第1章 有理数 【2025-2026学年】湘教版·2024数学 七年级上册(精做课件)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5.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副标题: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典型方法 幻灯片 2: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它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实验室制取气体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比如,选择合适的反应物和反应原理、确定实验装置、掌握收集和检验方法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进一步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幻灯片 3:反应原理 选择依据: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选择反应原理需考虑反应速率适中、操作简便、成本较低、产物纯净等因素。 常用反应: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_{3} + 2HCl = CaCl_{2} + H_{2}O + CO_{2}\uparrow\)。 不选择其他反应的原因: 不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过快,不利于收集气体。 不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 不用大理石与浓盐酸反应: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导致气体不纯。 幻灯片 4: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 反应物状态:大理石(或石灰石)是固体,稀盐酸是液体。 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 装置类型:固液不加热型,可选用 “试管 + 长颈漏斗”“锥形瓶 + 分液漏斗” 等装置(如使用长颈漏斗,需注意其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密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溶解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装置图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集气瓶瓶口向上,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排尽瓶内空气)。 幻灯片 5: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或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入药品:先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大理石(或石灰石),再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加入的稀盐酸要能浸没大理石)。 收集气体: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检验: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CO_{2} + Ca(OH)_{2} = CaCO_{3}\downarrow + H_{2}O\))。 幻灯片 6:收集、验满与检验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是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验满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 检验方法: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 注意:验满是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检验是确认气体的种类,二者目的不同,操作也不同(验满在瓶口,检验在瓶内)。 幻灯片 7:注意事项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会导致气体泄漏,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气体不纯。 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形成 “液封”,防止二氧化碳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才能将瓶内空气排尽,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收集气体时,集气瓶瓶口要盖上玻璃片(半盖),防止外界空气进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