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2797

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2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教案+课件+同步练习

日期:2025-09-1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456805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2024-,八年级,上册,2课,控制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第二课 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利用按钮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 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认识与掌握 认识蜂鸣器类型与工作原理,掌握硬件连接方法。 设计与实现 能设计并实现蜂鸣器周期响铃的程序,理解循环与延时的应用。 责任与拓展 树立信息社会责任意识,探索蜂鸣器在智能应用中的拓展场景。 导入:生活中的蜂鸣声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蜂鸣声:闹钟提醒我们起床,门铃告诉我们有客人到访,微波炉和洗衣机用蜂鸣声提示工作完成。 思考问题 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它们是一直响还是有规律地响? 如果我想让声音"响2秒、停1秒、再响2秒", 该怎么办? 聚焦 实现LED小灯闪烁之后,灯光警报呼叫器的“灯光部分”便完成了。接下来我们完成“警报部分”,使用蜂鸣器来进行周期响铃。 本课我们先一起认识蜂鸣器,然后学习周期响铃的算法流程,按照物联网实验流程设计方案,最终实现利用按钮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的功能。 探索: 如果仅仅是让蜂鸣器可以发出声音,那么我们给蜂鸣器通电即可;但是要想实现发出周期响铃的声音这样稍微复杂的功能,就需要用到主控板。本课我们会用到的物联网硬件设备是主控板和主控板上自带的蜂鸣器设备。 那么,什么是蜂鸣器呢 蜂鸣器是一种常用电子讯响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计算器、打印机、电子玩具等电子产品中的发声器件都是蜂鸣器。 学习任务一:认识蜂鸣器 学习目标:分清有源和无源蜂鸣器,理解其工作原理。 任务要求: 观察实物蜂鸣器或教材图片,记录它的形状、引脚位置。 在小组中讨论:有源蜂鸣器与无源蜂鸣器的区别是什么? 完成课本P37页写一写。 自主探究-任务1:认识蜂鸣器 蜂鸣器是一种能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的电子元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有源蜂鸣器 特点:通电即响,内部自带振荡器 使用:只需接通电源即可发声 无源蜂鸣器 特点:需外部信号驱动 使用:本课程将使用无源蜂鸣器 观察任务:仔细观察实物或图片,找出蜂鸣器的正极与负极。 学习任务二:掌握蜂鸣器响铃的基础逻辑 学习目标:理解“响—停—响—停”由循环和延时控制。 学生任务 观看微课《蜂鸣器响铃的基本原理》 小组讨论:如何让蜂鸣器响3次,每次响2秒,停1秒? 在笔记中写下你的逻辑步骤。 自主探究-任务2:掌握蜂鸣器响铃的基础逻辑 原理解析 蜂鸣器的"响—停—响—停"模式是通过循环结构和延时实现的: 循环:重复执行指定次数或无限执行 延时:控制响或停的时间 能量加油站 循环结构:如果条件成立,会一直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其中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直到出现不满足的条件为止。 学习任务三:做一做(自然语言描述) 学习目标:用自然语言表达控制步骤。 任务要求: 用文字描述控制蜂鸣器“响2秒、停1秒、循环3次”的全过程。(参照教材P38页做一做) 在小组内交换并互相检查逻辑是否正确。 自主探究-任务3:自然语言描述 请用自然语言描述"蜂鸣器响2秒、停1秒、循环3次"的过程。 按下按钮A 蜂鸣器响2秒 蜂鸣器停1秒 重复上述过程3次 按下按钮B,蜂鸣器停止 这种自然语言描述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为后续编程做准备。 合作探究: 任务一:设计流程图 学习目标: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程序逻辑图。 任务要求: 根据P38页做一做自然语言描述,画出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的流程图。 使用教材提供的流程图模板,标明循环次数与延时时间。 讨论:流程图中循环结构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 开始 按下按钮? 结束 否 保持状态5秒 保持状态5秒 是 蜂鸣器接入高电平 蜂鸣器接入低电平 合作探究:实践操作 1 硬件工程师 蜂鸣器正极接P1,负极接GND 2 程序设计师 搭建按钮控制蜂鸣器周期响铃程序 3 调试员 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