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2节 透镜 课 题 第三章 第2节 透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知道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会用一定方法辨别,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通过学习情境,了解透镜的折光奥秘,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和透镜奥秘的理性认识,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 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学难点 作图,会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凹透镜。 教学方式 讨论式、讲授式、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凸透镜、凹透镜、近视眼镜、老花镜、平行光源、激光笔、烟雾、透明亚克力容器、刻度尺、烧杯、水、铁丝绕成的圆环、白纸、课本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演示ppt3-4】 图片、新闻引入:矿泉水瓶可能引发火灾 想一想:为什么矿泉水瓶可能引发火灾? 【过渡语】: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要学习的内容———透镜。 【演示ppt5-6】 生活中的透镜 【演示ppt7-8】 活动3.3 初识凸透镜和凹透镜 1.分别用凸透镜、凹透镜近距离观察书上的文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像 结论: 用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用凹透镜看到了正立、缩小的像。 2.你能否辨别你或同学的眼镜镜片属于哪种透镜? 结论:通常所说的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老年人戴的老花镜的镜片也是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板书】 一、初识透镜 1.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放大镜、老花镜) 2.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近视眼镜) 【过渡语】:光通过凸透镜、凹透镜后,光线会如何发生偏折呢? 【演示ppt9-12】 活动3.4 观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的现象 1.分别将凸透镜和凹透镜正对平行光源,再将光屏放在透镜的后方。改变光屏到透镜的距离,能看到哪些现象 在图中把观察到的现象画出来。 2.在充满烟雾的容器内,用平行光照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现象。 【演示ppt12】 总结: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板书】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演示ppt13-14】 基础概念、透镜对非平行光的作用 【演示ppt115】拓展延伸:三条特殊光线 【演示ppt17-18】 根据演示实验,学习透镜的相关术语。 【演示ppt19】 练习: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演示ppt20】 活动3.5 用凸透镜观察物体 1.用凸透镜观察书上的文字。逐渐增大凸透镜与书的距离,有什么发现 2.通过凸透镜观察窗外的景物,看到的像有什么特点 3.在凸透镜后面放一张白卡纸,并调整它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白卡纸上能否看到窗外景物的像 结论:适当调整物体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也能看到倒立、缩小或倒立、放大的像,并且有的像还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演示ppt21】 练习:透镜成像 【板书】 三、凸透镜成像 1.正立(放大) 2.倒立(缩小、放大、等大) 【演示ppt18】 练习:辨别透镜的方法 【演示ppt19】 拓展延伸:回答课前的问题,为什么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可能引发火灾? 【演示ppt23】课堂小结 【演示ppt24】课后作业 思考、讨论 观察、归纳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实验、思考、归纳、分析 分组实验、讨论 学生实验、思考、归纳、分析 听讲、记录 分组实验 观察、思考、作图 学生思考、归纳、分析 听讲、记录 听讲、记录 听讲、思考、作图 当堂练习 实验、思考、作图 分组实验、思考、讨论、总结 听讲、记录 当堂练习 阅读材料,拓宽知识 复习 通过新闻引入,让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思考。 通过分组实验,了解凸透镜、凹透镜。 通过实践,了解近视眼镜、老花镜的区别。 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了解透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