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2章 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上册 2.1 锐角三角比 课前小测 1.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关系是什么? 2.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什么?Rt △ABC中,∠C=90°,AB=16,BC=7,求AC. 解:在Rt △ABC中 AB2=BC2+AC2. 即162=72+AC2 . ∴AC2=162-72=(16+7)(16-7)=21×9. ∴AC= . 两锐角互余. 当数字较大时用平方差 拆分让计算更简便! 课前小测 3.如图,在Rt△MNP中,∠N=90° , ∠P的对边是___ ,∠P的邻边是___, ∠M的对边是___,∠M的邻边是___. MN PN PN MN . 情境引入 问题: 当你走进学校,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你也许很想知道操场旗杆有多高?公园里笔直的水杉有多高?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够解决相关的问题,你准备好了吗? 情境引入 如图,在Rt△ABC中,∠C=90°,D、G为边AB上的两点,DE⊥AC,GH⊥AC. (1) , , 的值相等吗?为什么? = = 由于DE⊥AC,GH⊥AC,易得 ADE、 AGH、 ABC两两相似可得: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也可以得出比值相等哦! 情境引入 在BC上取一点B′,连接AB′,分别交DE、GH于D′、G′. (2) 的值什么关系?为什么? (3)观察比较 大小关系? (4)并思考它们的值与角的大小是否有关? = = (2)同(1)可得: (3) . ≠ (4)它们的值与角的大小有关. , , 与 情境引入 在其他情况下,是不是也是这样呢?下面请同学们来动手实践,运用已学的知识来探究下列问题吧! 合作探究 探究:边与角的关系 问题一:如图,有一块2.00米的平滑木板AB,小亮将它的一端B架高1米,另一端A放在平地上,分别量的木板上的点B1,B2,B3,B4到A点的距离AB1,AB2,AB3,AB4,与它们距地面的高度B1C1,B2C2,B3C3,B4C4,数据如表所示: 木板上的点 到A点的距离/米 距地面的高度/米 B1 1.50 0.75 B2 1.20 0.60 B3 1.00 0.50 B4 0.80 0.40 交流:利用上面数据,计算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它们的比值相等. (1)比值 相等吗 为什么? 合作探究 相等. ∵BC⊥AC,B′C′⊥AC, ∴B′C′//BC, ∴ .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问题二:如图 ,作一个锐角A,在∠A的一边上任意取两个点B,B′,经过这两个点分别向∠A的另一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C,C′. 合作探究 (2)如果设 ,那么对于确定的锐角A来说,比值K的大小与点B′在AB边上的位置有关吗? 比值K的大小与点B′在AB边上的位置没有关系, 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以得出比值相等. 也可以根据相似得出所有对应边的比值相等哦! (3) 如图,以点A为端点,在锐角A的内部作一条射线,在这条射线上取点B″,使AB″=AB′,这样又得到了一个锐角∠CAB″.过B″作B″C″⊥AC,垂足为C″, 与 的值相等吗?为什么?由此你得到怎样的结论? 合作探究 从前面探究的几个问题中可以得出,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对比与邻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不相等. ∵AB″=AB′ ,B″C″≠B′C′, ∴比值不相等. 归纳小结 三角比的定义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锐角A的三角比. 试一试 在Rt△ABC,∠C=90°,把∠A的对边记作a,把∠B的对边记作b,把∠C的对边记作c,你能分别用a,b,c表示∠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吗? A C B a c b 仿照如此,你能分别用a,b,c表示∠B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吗? 注意: 1、sinA不是sin与A的乘积,而是一个整体,余弦和正切同上; 2、sinA,cosA,tanA都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单独的“sin”没有意义,其中A前面的“∠”一般省略不写; 3、sinA、cosA、tanA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在Rt△ABC中,∠C=90°,a=4,b=2,求∠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的值. 典例分析 例2 在Rt△ABC中,∠C=90°,如果cosA=0.8,AB=15,求B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