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647026

5.2认识 函数(2)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5-10-13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12418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认识,函数,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5.2 认识函数(2) 函数的三种常用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1.解析法 2.列表法 3.图象法 如何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函数关系?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齐声朗读: 解析式法简单明了,能够准确的反映整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有些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不能用解析式表示,如气温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用解析式法表示函数有什么优缺点? 用解析式法表示函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1.函数解析式是一个等式; 2.是用含自变量的式子表示函数; 3.要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编几个不同类型的用解析式法表示的函数, 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求下列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使函数式有意义): 有分母,分母不能为零 ∵2x- 4≥0 ∴x ≥2 开2次方,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求自变量的 取值范围时, 要注意什么 ∵x-1≠0 ∴x≠1 x 可以取任意实数 ①代数式本身要有意义; ①整式(全体实数) ②分式(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根式 开偶次方,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2、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底边BC长为y,腰AB长为x,求: (1)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腰长AB=3时,底边的长. A B C 解:(1) 有三角形的周长为10,得 2x+y=10 ∴y=10–2x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5 < x < 5 (2)∵x,y是三角形的边长, ∴x>0,y>0,2x>y 10-2x>0 2x>10-2x ∴ (3)当腰长 AB = 3,即 x = 3 时,y =10-2×3=4 ∴当腰长 AB = 3 时,底边BC长为4 当x = 6时,y =10-2x 的值是多少 对本例有意义吗 当x = 2 呢 想一想 当x= 6时, y=-2,无意义 当x= 2时, 2x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